
说到“汨”字,它的发音为m,它代表着一种特殊的水流——汨罗江。汨罗江源头在湘赣的交界处,是此上游。现在,“汨”这个字已经和汨罗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看到它,就会让人立刻想起这条江。
提及汨罗江,人们总会联想到端午节。背后有一个令人感慨的传奇故事。在公元前278年,秦国的白起攻破了楚国的国都郢,楚襄王逃亡。那时,被贬谪到洞庭湖一带的屈原,面对的,感到无比的悲愤和无奈。他在汨水边写下了《怀沙》,然后投江自尽。
据《一统志》记载,汨罗是一条名字,位于湘阴县的北部十里处。它源自豫章,流经湘阴,分为两条支流,一条向南流称为汨水,另一条经过古罗城称为罗水。它们在屈潭汇合,所以叫做汨罗江。然后向西流入湘。
再说说“汩”字,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作g或y。当“汩”读作g时,它作为象声词,形容水流的声音,比如“汩汩”这个词语。“汩”也有治水的意思,出自《说文解字》的解释,“汩,治水也”。“汩”还可以作为形容词,有扰乱的含义。
而当“汩”读作y时,意为“迅疾的样子”。在屈原的《离骚》中有一句话:“汩余若将不及兮”,意思是时光像急流一般飞逝。
“汩”和“汨”两字左边都是“氵”,都与水有关。它们的区别在于右边的部首:一个是“曰”,另一个是“日”。对于是否要简化这些容易混淆的字,有人说是为了让外国人更容易理解中文。但我想说,文化的博大精深历经几千年而不衰,这些都是我们的文化精髓,不能简单地视为糟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