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梓树名字中的“梓”字在现代人名中频繁出现,背后寄托了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愿望。就如“梓钰”、“梓涵”等名字一样,都希望孩子能如梓树的树干一样坚韧、茁壮成长。而当我们细究“梓”这个字,发现它在古代有着特殊的地位,被称之为“木中之王”。
尽管梓树和某些其他树木在科属上有所交集,比如和楸树,但它们其实是不同的树种。梓树的读音并非一些人误认为的“辛”,而是“z”。梓树是紫葳科梓属的乔木植物,高度可以达到15米左右。与梓树相比,楸树则属于同一科的乔木类植物,但高度在8至12米之间。两者的叶片、花朵和花期也有所不同。由于现代种植楸树更为广泛,而梓树相对稀少,导致两者容易混淆。
说到梓树,还有一个特别的寓意。古代人常用“桑梓”来代指故乡。这是因为桑树和梓树在古代都被广泛种植于房前屋后,它们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桑树的叶子可以养蚕,果实可以食用或酿酒,树干及枝条还有医价值。而梓树也不逊色,其嫩叶可食,皮可入,木材用途广泛。“桑梓”成为了故乡的代名词。
梓树不仅因为高大被尊称为“万木之王”,更因为其在古代的广泛应用。例如,它的生长迅速,木材轻软且用途广泛,可以用于制作乐器、雕版、木胎漆艺等。它还是活字印刷术使用的雕版材料。梓树还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用价值。
尽管梓树曾经如此重要,现在却不常见了。这主要是因为其高大的生长特点影响了室内的采光和通风,以及现代人对观赏植物的选择变化。随着西医的普及,梓树的中用途也减少了。在一些城市如西安,仍然可以看到梓树的身影作为绿化树种出现。
想要寻找梓树的踪迹,不妨到西安的建设东路去一探究竟。那里的行道树上有很多梓树,为城市的春天增添花色品种,秋天则能看到“豇豆”挂树的奇特景象。孙喜芬文所述,展现了对这一特殊树种的深入了解与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