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先从释名开始,膻中穴和中脘穴一样,名字朴实无华。记住这个名字,就记住了这个穴位的位置。膘是胃囊,而膻则指的是胸腔,也就是胸腔正中。
这个穴位的心包募穴特性,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在中医理论中,跟心有关、跟君有关的东西,都视为尊贵,认为君主不受邪侵。后世儒家以来,人从不提及君父的过失,君主再昏庸、亲爹再丧偶式育儿,也不会归咎于他们。那么,谁要是想呀,不能说是去杀皇上,而是说是去“清君侧”。意思不是君主的错,而是身边儿的人有问题。那心君身边的人是谁呢?就是心包。
心包是君主的宫城,好的情况下是有效辅助力量和保护力量,功劳都是心君的。所以谈论五脏功能时,关于主血脉、主神明等,都是心的功能。但是出问题的时候呢?就要找心包,因为心包是代君主受邪的。所以治心通常从心包下手。那谁是心包的募穴呢?就是膻中。
膻中可以治疗几乎所有心脏的问题。心包是君主的宫城,让这块儿舒畅,心的疾病就会缓解。像前几年特别火的养生,如敲胆经、揉心包经,都是针对这个穴位进行的。
膻中的位置也很好找,在两正中,心肺复苏按压的就是这个地方。这个穴位相对来说也比较安全,因为长在胸骨柄上。也不排除有那些技术不太熟练的人,可能会扎偏。但膻中穴是安全的。
继续说说膻中的重要穴性,除了是心包募穴,它还是八会穴中的气会。气会的意思就是全身和气有关的病它都管。那气有什么问题呢?无非是气不够、气太多、气堵了等等,也就是气虚、气机壅滞等毛病,膻中都能治疗。膻中还有个别称叫“气海”,意味着它在这个领域的治疗范围广、双向调节能力强。像咳嗽、气喘属于肺系的,胸闷、胸痛属于心系的,噎膈、呃逆跟肝胆消化有关的,膻中穴都能管,而且以心胸部气机不畅为主。为什么?除了穴性本身,还有其近治的意义——因为膻中位于胸腔正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