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河北保定的乡村,遇见手工耿,他身材高大,一头油亮的长发和来不及修剪的胡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走进北京798艺术区,他则可能被视为一位艺术家。
过去的三年里,手工耿以其自家小院中亲手制作的充满金属感的“硬核”作品在抖音和快手上赢得了近六百多万粉丝的追捧。从初期的“脑瓜崩”辅助器、菜刀梳子,到后期的倒立洗头机、跑步充电器,他的作品都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和无用之美。
尽管粉丝们都更愿意称他为“无用爱迪生”“保定樊少皇”,并戏称他的作品为“无用良品”,但手工耿坚信自己的作品是实用的。他原名耿帅,但人们更习惯于他的网名。小时候,他曾梦想成为一名画家,但现实的压力让他改变了理想,选择了挣钱。他一直对艺术保持着热爱,最终选择通过手工制作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追求。
手工耿曾在工地搬砖、过泥,在工厂做过多种工种,但他始终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直到他决定辞职,专心做手工,并将制作过程拍成短视频上传至网络,这一年,他29岁。尽管家人和朋友都不理解他的选择,但他坚持认为这是一种工作,并且他的作品可以销售。
他在淘宝开设了“手工耿的小店”,展示和销售他的作品。最近,“我们的家当”艺术展在北京798艺术区开幕,手工耿的线下旗舰店也随之开张。人们愿意购买他的作品,更多的是为了从中获得物质实用之外的东西,因为他的作品能够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情感上的共鸣。
手工耿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网友建议和网上的灵感。他对自己的作品非常负责任,每一个细节都会精心考虑。成为网红后,他的创作时间越来越少,但他仍然坚持做一些实用的东西。在接受采访时,他穿着名牌羽绒衣,引来不少网友的询问。他强调自己的衣食住行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最大的开销仍然是购买不锈钢板等材料来继续创作。对于未来,他希望能够在艺术创作中找到更多机会和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