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谷的五种谷物,分别是“黍、稷、麦、菽、稻”,各自的特点和用途如下:
关于黍:黍去壳后就是我们常说的黄米,煮熟后的子实具有粘性,可用于酿酒和制作糕点。虽然其口感独特,但由于不利于消化,在现代已经基本不再作为主食。黍有多个品种,包括红、白黄、黑等。其中,白黍米的粘性稍弱于糯米,而红黍米的粘性最强。在山西广灵和河北蔚县等地,人们将黍子去皮后磨成面,制作成黄糕。这种食物可以直接食用或油炸,当地人还有歌谣称:“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十里荞面饿断腰”。黍味甘性温,具有益气补中的功效。
接下来是稷:稷又称为粟,是一种耐旱作物,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包括白、红、黄、黑、橙、紫等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稷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当作百谷之长,甚至演变成为五谷之神。与土神合称为“”,后来成为的代称。
再来谈谈麦:麦是禾本科植物的一类,也是五谷之一。包括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麦的籽实主要用来作粮食或精饲料,也可以用于酿酒和制作饴糖。麦的秆可用于编织或造纸。麦也是汉字部首之一。
至于菽:菽即豆类的总称。虽然豆类种类繁多,但五谷中所指的菽特指大豆。大豆在周代被称作菽,秦汉以来才称为豆。豆类制品是百姓喜爱的食物之一。
最后说到稻:稻是一种禾本科的直杆谷类作物,主要类型是有土栽培的“水稻”。在各地的五谷说法中,稻(大米)是最常见的谷物之一。
这五种谷物:黍、稷、麦、菽、稻,在百姓的餐桌上最为常见。由于地区的差异,五谷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但不论哪种说法,这五种谷物都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