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碳含量大于2.11%的叫什么钢

碳含量大于2.11%的叫什么钢

从事热处理工作的多了解钢铁的淬硬性。淬硬性,即钢铁在淬火过程中的硬化能力,通常以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即马氏体硬度来表示。这主要取决于马氏体中的碳含量,碳含量越高,钢的淬硬性就越高。而其他合金元素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有人可能会简单地认为,含碳量高的钢一定具有更好的淬硬性。但实际上,高碳钢并不一定比中碳钢淬火后更硬。因为除了含碳量,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以及淬火介质等也是决定淬火后硬度的关键因素。

若想得到高碳马氏体,首先需确保零件在奥氏体状态时的含碳量较高。对于亚共析钢而言,只要加热淬火温度达到Ac3+(30-50)度,并在适当的时间进行保温,原材料中的碳元素就能完全融入奥氏体。若淬火冷却速度足够快,就能使零件达到最高淬火硬度。但如果加热温度偏低,仅达到完全奥氏体化的温度,那么在相同的保温时间下,零件无法获得较高的硬度。

而对于过共析钢,其淬火温度的选择就更为复杂。应选择Ac1+(30-50)度进行淬火。若温度过低,奥氏体中的含碳量会不足,降低淬火后的硬度和耐磨性;而温度过高则可能导致奥氏体晶粒,并使钢中的渗碳体完全溶解,增加钢的脆性,同时残余奥氏体量也会增多,影响钢的性能。例如,如果加热温度接近或超过Accm,钢中的渗碳体会全部以碳元素的形式融入奥氏体,导致钢的马氏体转变温度降低。若冷却速度过快,淬火时零件容易开裂;若冷却速度稍慢,则会产生大量残余奥氏体。

值得注意的是,具体的淬火温度还需要根据钢的成分、工件的形状和尺寸等因素进行微调。我们必须明白,奥氏体中的含碳量虽然对零件淬火后的硬度有重要影响,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


碳含量大于2.11%的叫什么钢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