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一位网友在网络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声称自己毕业于江苏省的一所理工学院。在毕业后寻找工作的过程中,他多次因为学校名称后缀是“学院”而被拒之门外。
据了解,这位网友虽然就读于一所二本学院,但该校位于江苏省经济发达的常州市,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因此录取分数线早已超过一本线。在求职过程中,却屡次因学校名称而被企业拒绝。
另一名网友在南京的一所电气专业的学院也有相似的经历。因为学校名字后缀为“学院”,同样遭受过被拒绝的待遇。与他同分毕业的江苏海洋大学学生却成功通过了面试。
为什么会出现学院被视为三本的情况呢?实际上,很多企业在时主要关注的是应聘者的本科院校背景,而非具体的高考分数。在大多数HR的认知中,普通大学的地位高于学院和职业大学。因为在他们看来,实力强劲的学院数量有限,而大多数学院的实力相对较弱。虽然学院强于大学是个别情况,但大学强于学院是常态。
正因如此,许多二本学院都在努力提升自己,希望能早日升级为大学,并跻身一本批次招生。近年来,确实有一些学院成功改名,并获得了显著的社会认可度和就业率提升。例如,福建工程学院改名为福建理工大学后,学生的就业率直线上升,社会认可度也大幅提高。同样成功的还有淮海工学院升级为江苏海洋大学,以及西南医科大学成功改名等案例。
虽然大学在许多方面确实优于学院,但这并不意味着学院毕业的学生就一定比不过大学。只要学生自身努力,无论在哪所学校都能取得成功。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选择大学还是学院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既要考虑学校综合实力和学科优势,也要关注自身的兴趣和发展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