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的家中有个青春期的孩子,以下三件事可能会让家长们心生恐惧:孩子厌学逃学、沉迷于网络世界以及自伤的念头。这三件事对于家长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可能会把一个家庭推向绝望的边缘。
故事一:亮亮(化名)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男孩,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家中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亮亮在小提琴方面表现出色,曾荣获过省级大奖。随着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无法继续照顾他的生活,亮亮开始独自面对生活。失去了大人的陪伴,他渐渐沉溺于网络世界,学习成绩迅速下滑。父母为了阻止他上网,断掉了家里的网络,但亮亮仍然去网吧上网,花费逐渐增加,为此与父母发生冲突。
故事二:明明的故事则更加令人痛心。这个16岁的男孩沉迷于手机游戏,经常玩到深夜才休息。父亲发现后试图收缴他的手机,但明明很快用零花钱买了新手机。为了阻止他玩游戏,父亲断掉了家里的网络,但明明选择彻夜不归。父母无奈向班求助,结果明明选择逃学。父亲最后选择妥协,允许明明玩游戏,但要求他保证学习成绩。明明的成绩并不理想,绝望之下,他选择割腕并留下遗书表示对网络世界的依赖和对生活的绝望。幸运的是,他并未受重伤。
这两个故事让家长们焦虑又纠结:放任孩子沉迷网络会害了他,但加强又担心孩子做出极端行为。咨询师指出,家长对网络恐惧的背后其实是对家庭未来失败的恐惧。孩子出现问题仿佛意味着家长教育的失败,这让家长难以接受。
问题出现了就需要勇敢面对。咨询师建议家长与孩子并肩作战,共同面对困难,而不是将孩子拒之门外。咨询师引导家长从恢复家庭功能开始,重建家庭的陪伴和情感支持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