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有趣,它实际上触及了天文学中的一个常见现象,但表达方式比较形象化。通常,当我们说“月亮旁边那颗小星星”时,我们并不是指一颗真正的恒星,而是指行星。在地球上的夜空中,行星因为距离我们相对较近,所以看起来比遥远的恒星要亮,而且它们的光芒通常是持续稳定的,不像恒星那样闪烁。
在古代,由于缺乏望远镜,人们很难区分行星和恒星。因此,古人常常把行星称为“行星”或“游星”,意指它们在天空中游走,位置会相对于恒星发生明显变化。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人们给这些行星起了各种不同的名字,比如中国古代称金星为“启明星”或“长庚星”,分别指它清晨出现和黄昏出现时的情况;木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岁星”。
所以,如果你看到月亮旁边有一颗特别亮的“小星星”,那很可能是金星、木星、火星或土星中某一颗。这些行星因为它们的亮度和位置变化,常常被误认为是新的星星,或者被赋予了一些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名字。但根据现代天文学的知识,我们知道它们是太阳系中的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