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宝年间,寒山寺的晚钟声曾回荡在诗人张继彷徨的孤舟上,声震九州,自此,寒山寺成为苏州的文化地标。不同于杭州径山寺和镇江金山寺,寒山寺并不位于山上。
关于寒山寺名字的由来,很多人好奇寺名中的“寒山”究竟在哪里?其实,苏州虽有以“寒山”为名的高山,但这与寒山寺的命名并无直接关联。根据记载,寒山是一位修行人,也是一位诗人,他的真实姓名和生平事迹并不详尽。他惯居于浙东天台的幽隐之处,因其贫穷落魄的形象和疯癫的举止而被世人所知。这并未掩盖他在诗歌创作和修行上的高超修为。
在天台山,寒山遇到了拾得,二人之间有着传世的问对,展现了他们的禅机和格局。拾得是国清寺丰干禅师捡回的弃儿,也在寺中修行。寒山独居寒岩,饮食无着,常出入国清寺,与拾得交往密切。他们的形象被清朝的雍正帝敕封为“和圣”与“合圣”,成为和合二仙的象征。虽然无法严格考证寒山寺的确是因为寒山和拾得而命名,但现在的寒山寺已经成为和合的祖庭,与寒山有着深厚的渊源。
寒山不仅是一位修行人,还是一位诗人,他的诗作深受人们喜爱。他的诗多蕴含禅理,但也有讽刺世风、反应民间疾苦的作品。他的诗语言通俗,不拘格律,用浅显的笔触辛辣地讽喻世情。他的诗歌不仅仅是对社会现状的揭露,也反映了他自己的经历和遭遇。他的诗还饱含儒家的民本思想,体现了他的时间观念和伤逝情绪。尽管在国内他的诗歌流传不广,但在却受到追捧,成为某些的精神偶像。这种追捧未必意味着他们真正理解了寒山的诗歌和修行的内涵。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这正是对寒山百年孤独的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