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网红拉姆被前夫纵火烧伤离世”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悲剧发生后,人们的反应不一,有人深感痛惜,然而有些人却只看到其中的“商机”。例如东莞玉兰大剧院,为了宣传新剧,居然以这一悲剧为题材推出文章《拉姆被前夫所烧,而我为你燃烧》。涉事方虽然迅速删除了文章并道歉,但公众的愤怒难以平息,批评声不断。
该推文的标题充满了冷漠与无耻。即便在文章中有着如“依然有人怀抱着的永恒的爱”,“我只为你燃烧,请为我敞开怀抱”这样看似歌颂美好的词句,却让人感到冰冷刺骨。这种消费悲剧、借悲情营销的行为,无异于在吃“人血馒头”,令人无比愤慨。
一直以来,“蹭热点”被视为一种高效的营销手段。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各种营销号和广告商都不会放过任何热点。紧跟热点本身并无问题,然而当“利”字当头,一些人失去了底线和敬畏,盲目追逐流量,甚至无底线地消费悲情、逝者。有的为了流量不择手段,只顾生意不顾道义,无视媒体责任、公序良俗和世道人心。这种行为带给社会的不是美好,而是丑陋和厌恶。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者必。近年来,互联网立法日益密集,一系列法规相继。对于恶意营销等违规行为,需要法律法规来制止,并对其进行严厉打击。这是对网络空间的净化,也是对公众爱心、同理心和正义感的保护。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自媒体正兴起,内容创作者日益增多。无论个人还是机构,在内容创作的江湖中,都应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操守。如果一些人只顾追求流量,不顾道德和法律,那么这种狂欢最终将成为行业的悲歌。我们应该保持对法律和道德的敬畏,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
(来源:原创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