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厂商在宣传自家车身强度时,常常会展示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例如,高强度钢占据车身钢材的85%,以及A柱、B柱和前后防撞梁的抗拉强度达到1600Mpa等。配合车身结构分布图,给人直观的印象是车身安全性极高,能够为驾乘者提供充分的安全防护。但现实情况是否如此呢?
以荣获2021年十佳车身奖项的星途揽月为例,当汽车发生撞击时,撞击部位可能会发生变形。如果撞击力度超过了车身部件的承受强度,该部位就会断裂(比如A柱)。有两个重要指标不容忽视:屈服强度和屈强比。屈服强度指的是钢材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而屈强比则是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比值(范围在0-1之间)。屈强比越大,说明钢材的塑性越好,抗撞击能力越强;屈强比越低,则表明钢材更容易在受到撞击时断裂。汽车厂家仅仅宣传抗拉强度的数值是不够的,还需要关注其屈服强度和屈强比。
以福特探险者为例,其B柱、C柱、门槛板、前立柱以及车门加强筋均采用1300Mpa的硼钢。硼钢具有高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特性。
由于各国对汽车行业的标准存在差异,导致不同的汽车企业所生产的车身质量也参差不齐。那么如何选购一款质量高、性价比优的车型呢?建议选择主流车企的全球车型。
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相对较晚,相关行业标准尚不完善,一些不良厂商可能会针对我国汽车行业标准生产一些“”车型,这也是汽车减配现象越来越严重的原因之一。而全球车型是按照全球最高标准进行设计、生产、销售的,从源头上保证了其质量。
不排除一些汽车厂商在将全球车型引入国内后进行重新设计和生产,从而进行减配。对于这种行为,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这种厂家,消费者的支持也会相应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