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第一财经发布的商业城市榜单,总是引人瞩目,特别是新一线城市的排名。经过多年的观察,我们发现北上广深作为一线城市的地位稳固不变,而二三线城市的关注度相对缺乏焦点。于是,研究者提出了新一线城市的概念。
入围新一线城市的多为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经济实力出众的地级市。我们也注意到新一线城市榜单持续出现大洗牌的现象,老牌强市逐渐步入二线城市的行列。
这次,我们将视线聚焦于的二线城市——2022年的榜单。公开资料显示,研究人员通过五大研究指标来评估城市的发展潜力,包括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活跃度、生活方式及可塑性等。其中,城市活跃度指的是餐饮与购物的总体支付能力和市场规模,反映了城市商业的丰富度和饱和度,从中可观察城市消费行为的模式和趋势。
在榜单覆盖的337个城市中,二线城市共有30个,分为六个梯队。观察这份榜单,我们发现入围的省会城市包括昆明、沈阳、济南等。这些二线城市中,不乏传统强市如沈阳、济南和哈尔滨等,也有中西部地区的后起之秀如太原和兰州等。值得注意的是,多个二线城市的GDP总量已经突破了万亿。
从地区分布来看,二线城市的南北差异较为均衡。在省份层面,江苏、浙江和山东成为最大赢家,均有四个城市入围二线城市榜单。尤其是浙江,尽管面积较小且多山地丘陵,但其下辖的四个地市成功入围二线城市,表现令人瞩目。相比之下,广东入围的二线城市数量较少,山东在数量上超越了广东。山东的省会济南在新一线城市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而青岛虽然位居新一线城市末尾,但整个山东的经济指标已经开始复苏。长远来看,青岛有望稳固新一线城市的地位,济南也有机会重返新一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