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窗外的景色,月光如水洒在梨花之上,落花随流水而去。每当风声轻轻吹过,仿佛置身草木之中,静卧榻上抚琴看书时,心中便涌现出春水的涟漪。
配图由蒽子拍摄
对于古人而言,在青砖白墙上开一扇小窗,仿佛锁住了园林的静谧,框住了自然的美景。这面墙,仿佛拥有了一双灵动的眼睛,看见了风花雪月,见证了古人的审美,更见证了人间的情感。
今天,让我们透过这双眼睛,一起探寻窗户的世界。
当年安史之乱结束后,杜甫回到浣花溪草堂居住,感受四季流转。清晨醒来推开窗户,迎面的风带着春天的气息。黄鹂的鸣中,他看到了窗前柳树嫩绿的嫩芽,闪烁着春天的光彩。他写下那首经典的诗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春天在推开窗户的那一刻悄然而至。
人的窗户,如同一个取景框,框住了四季的风景。每一扇窗户都是古人精心设计的艺术品,捕捉日光月影、雾雪霜露,以及芭蕉夜雨。走在沧浪亭里,深灰色的窗框映衬着绿色的竹林,阳光洒在竹叶上,形成斑驳的影像。在拙政园的游廊上,冰梅纹的窗子将远方的塔嵌入其中,形成一幅天然的画作。
李渔曾说:“尺幅窗,无心画。”在人的眼里,窗户是画框,窗外是景色,二者相连无分彼此。这便是一幅天然的美景。人们即使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湖光山色、云烟竹树的美好。
除了审美价值,窗户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与人们朝夕相伴。晨光初照时,女子坐在窗前梳妆打扮;花开时,女子在窗下欣赏海棠的美丽;嫁做后,与夫君在西窗下剪烛夜谈。窗户成为了情感表达的载体。苏轼深深怀念已故的妻子时,梦回中见到妻子在窗边梳妆的身影,不禁让人泪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