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让无人机飞行红线成虚设
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展,无人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物流、安防以及文旅等领域。根据不同的性能指标,无人机分为微型、轻型、小型、中型和大型五大类。其中,微型和轻型消费级无人机因其便捷性和普及性,被广泛应用于航拍摄影和测绘等活动。随着无人机数量的激增,“黑飞”“乱飞”等忽视法规的现象时有发生,所带来的风险包括无人机扰航、失控伤人以及侵权等问题愈发严重。为确保无人机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于近期实施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该条例从设计生产到运行使用对无人驾驶航空器进行全链条管理,明确了所有者实名登记制度和使用单位及操控人员的资质要求,严格管理飞行活动,特别是在机场、军事禁区等关键区域划设空域。
为了保证无人机飞行的安全有序,我们需要从技术和管理机制两方面共同努力。制造商应强化安全和技术创新,如提高电子围栏的覆盖率,建立更广泛的飞行监控系统等,对无人机的飞行轨迹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制止违规飞行行为。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无人机飞行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利用技术手段提升监管能力。对于违反规定的飞行行为,如无照操控或未经批准在空域内飞行等,应加大处罚力度,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社会也应积极参与其中。相关协会要继续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普及禁飞区域、禁飞要求和责任等飞行知识,引导无人机使用者守法。作为飞手,更应将“无人机飞行有禁忌”牢记于心,提高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每次飞行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有序、和谐的无人机飞行环境。(曹松)
来源:经济日报改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