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的号声响起
我叫周大勇,是乡里的一个小学校长,今年已经四十五岁了。在我们村里,有一个人人皆知的人物——大伯。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在村里的声中。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大伯的声几乎是我们村所有劳动的号角。无论是修水渠、盖新房,还是其他集体劳动,都离不开他那洪亮有力的声。他的嗓音浑厚有力,如同雷公电母一般,在山谷间回荡。那时,他的声甚至能让树上的鸟儿都停下来聆听。
我记得有一次,县里来了摄影记者,专门拍摄了大伯喊的照片,那张照片被登在了县报上,成为了他的骄傲。在他家的堂屋里,有一张泛黄的报纸,上面裱着他喊的照片,这是他最引以为豪的东西。那时的大伯,无论是在田间劳作还是在年节喜庆时,总是能引领众人齐心合力。他了我喊,虽然我的声音不如他那么洪亮,但他总是鼓励我。他说:“大勇啊,你得多练习,总有一天你会超过我的。”那时的我虽然年纪小,还不太理解他的话中的深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村里逐渐有了吊车和混凝土搅拌机,盖房子的方式也从传统的木梁结构变成了钢筋水泥结构。人们不再需要声来指挥劳动的节奏,挖掘机和现代化机械代替了人工。大伯的声渐渐失去了它的作用。但即使如此,大伯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村民的关心。他依然住在村头的老屋里,过着简朴的生活。虽然他的儿子王去了广东打工,很少回来,但他始终坚守在村里。
我作为村里的校长,经常去看望大伯。每次去他的家,我都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村民的关心。他虽然年纪大了,但腰板依然挺直,脸上总是挂着和煦的笑容。他经常资助贫困学生,每月都会捐出他微薄的退休金。他说:“那些孩子是我们村的未来。”
直到去年冬天的一个意外发现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位老人。我在整理学校的资料时看到了大伯资助学生的记录。原来他已经默默地资助了很多年。当我告诉他这些时,他淡淡地笑了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然而好景不长,大伯突然病倒了。尽管我们尽力抢救他,但他还是安静地走了。出殡那天,院子里只有寥寥几个人为他送行。母亲不禁感慨:“喊了一辈子,为何走时如此安静?”我突然想到了什么,赶紧回家找到当年录制大伯喊的老式磁带。我把它放进录音机里播放,熟悉的声再次回荡在村庄上空。渐渐地院子里的人多了起来那些曾经跟着大伯喊过的老汉们那些在大伯的帮助下修过水渠盖过房子的人们甚至那些受过他资助的学生们都纷纷赶来为他送行。队伍缓缓前行雪花飘落在黑色的棺木上像是大自然的祭奠一样神秘而庄重队伍越往前走送行的人越多这感人的场景让我想起了大伯生前常说的那句话:“人活一辈子不就是想活出个样子来吗?”是啊他用自己的行动和善良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正的人生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他人为了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成为了一种永恒的回忆和传承每当夜深人静我总能听到那熟悉的声从远方传来唤醒我最深处的记忆和感动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也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他走了但他的声却永远在我们心中回响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追求更美好的未来岁月如梭时光荏苒但那份对大伯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却永远不会消逝。再见大伯您的声永存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