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关于苏州的唯美语句

关于苏州的唯美语句

檀香,又名栴檀,源自梵语candana的音译,有为人排忧、带来快乐之意。檀香自然发香,烧之更为浓郁。据赵汝适《诸蕃志》记载,檀香燃烧时,其香气能盖过其他香味。

在佛教中,檀香备受推崇,被视为香供之上品。有关的诗篇中,常常弥漫着檀香的味道。例如白居易的《游悟真寺诗》中有“未到闻栴檀”的描写。僧人们日常修行所用的涂香,也大多由檀香制成。《大智度论》记载:涂香有二类,一是用旃檀木等涂抹身体,二是将各种香料捣碎成末,涂抹在身体和衣物上,以及熏香地面和墙壁。涂香是将香材研成极细的粉末,涂敷于身,可清心散郁,令人身心清凉。《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提到:“若以栴檀涂身,悉能除灭一切热恼,令其身心普得清凉。”

在古代,文人雅集、茶会或日常休憩时,也常焚燃檀香。和凝的《宫词》中描述:“炉爇香檀兽炭痴,真珠帘外雪花飞。”南唐韩熙载喜欢赏薝卜花时焚燃檀香,他对焚香有着独到的见解:“对花焚香,有风味相和,其妙不可言者。”

在尚未有线香的时代,古人焚燃檀香的方法是将檀香劈成片状或细剉研末,添加至印模中,制成各种图案焚烧。温庭筠的《访知玄上人遇暴经因有赠》和贯休的《桐江闲居作》中都有对印香之法的描写。

古人热爱内涵丰富的香型,檀香也常与其他香料配合使用。所谓合香,就是将各种香材研成细末,按照香方的比例混合后,以粉末形式熏烧或加炼蜜制成丸、饼状焚烧。陈敬的《陈氏香谱》中有一首歌谣描述了合香的制作过程:“脑麝沉檀俱半两,丁香一分桂三钱,蜜丸和细为团饼”。合香的气味多样且富有,在古代非常盛行。文人常聚会调试香方,如邓忠臣的《未试即事杂书》中所描写的情景。

在合香配伍时,檀香可作为主香使用,决定香方的气味。比如“白龙涎香”的制作方法:以檀香一两、乳香五钱为基础,加入寒水石四两煆过同为细末,再用梨汁调和成饼子焚烧。

古方之中以檀香为主的香方不少。陈敬的《陈氏香谱》中记载的唐化度寺衙香、香、苏州王氏帏中香、拂手香的香方都是以檀香为主。这些香型各异的香方,使用场景也各不相同。例如唐化度寺衙香适宜禅房,香适合筵席雅集,苏州王氏帏中香则适合卧房寝帐。

拂手香较为特殊,是佩带于身上或服饰上的小香饼。蔡伸的《浣溪沙壬寅五月西湖》中描述的就是一位佩带拂手香的女子。其制作材料仅包括白檀香、米脑和阿胶。将阿胶化汤打糊,加入香末拌匀后捣成饼子或脱花晒干后穿孔线悬于胸间作为佩戴之用。仅檀香和龙脑两味香料所制的拂手香,形状精巧且香气宜人。同样深受文人喜爱的苏轼也曾以檀香合香赠予苏辙作为寿礼。其诗中提及的印香材料包括旃檀(即檀香)、婆律(即龙脑香)、麝香和甲香等搭配而成苏内翰贫衙香的配方也以檀香为主料与其他香料一起炼蜜调和制成丸饼状物品需要经过一个月的窖藏醇化来改善初合成时的香气使气味更加均匀柔和苏轼不仅喜欢合烧檀香也喜欢在时单烧檀香他在被贬岭南时通过焚香求得内心安宁度过人生低谷苏轼的书信中有过这样的描述:购买数斤檀香定居后闭门焚香以此寻求内心的安宁和清净的氛围使人放松心情思维清晰有助于打坐时排除杂念凝神聚气焚香作为静心雅事是苏轼于喧嚣尘世中的一种自我抽离与隐遁的方式。


关于苏州的唯美语句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