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一个手抓饼多少大卡

一个手抓饼多少大卡

编者按:近日,“我家的‘’故事”征文活动火热开展,我们收到了众多读者的温情投稿。故事涵盖了家风、家训、家教以及家中珍藏的老物件所承载的回忆。在“上海徐汇”微信公众号的平台上,我们择优刊登了徐汇本地读者的佳作。这些作品通过普通人家的“小故事”,唤起了人们的时代记忆,并展示了与时代变迁的宏大画卷。

一张旧交通卡的故事

在除夕的整理中,我偶然发现了一张尘封已久的交通卡。这张卡有些年代,上面贴着几张已经褪色的“海宝”贴纸。凝视着这纸,记忆的闸门被打开,仿佛回到了十多年前。

当时,我住在徐汇区的乐山路,刚升入初中。对于整个小学阶段活动范围仅限于一公里内的我来说,去一趟博库书城就像是一次远行。更不用说去长桥的初中了。每次乘坐公交车上学时,望着天空逐渐低垂,心中竟然会涌起一股思乡之情。我最盼望的,就是乘坐公交车回家,在终点站看到港汇那两座笔筒般的建筑,意味着家的温暖和热腾腾的饭菜在等我。

家住在七楼,爬楼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对于腿脚不便的爷爷来说,上下楼梯更加困难。升入初中后,爷爷给了我一张交通卡,叮嘱我注意路上的安全。他用江淮官话口音说:“我老了,下楼不方便,你自己回家吧。”但我知道,爷爷其实向往热闹,他喜欢从窗口望着港汇的方向,只是身体的原因让他无法频繁外出。

一个闷热的雨天,我一只手拿着书包,一只手撑着伞,手腕上还挂着热腾腾的手抓饼,公交卡却不知何时。对于初中生来说,五十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我到家后焦急地寻找公交卡,心情忐忑不安。我向爷爷坦白了情况,他并没有责备我,只是叹了口气安慰我。

爷爷重新找了一张交通卡给我,我仔细一看,是他的旧卡。他仔细端详着灯下的卡,拿出社区发的会宣传“海宝”贴纸,把卡的正反面都贴上了贴纸。贴完后他说:“这样看起来更适合你用。”当我疑惑他是如何用没有卡的公交时,他笑着说:“我很少出门,这张卡给你用就好了。”

为了保护这张公交卡,我买了卡套和挂绳,每天挂在脖子上,再也没有丢失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交卡开始流行异形小卡,为了方便上学,我们家也搬到了长桥。这张交通卡被塞到了角落。

今年偶然翻出这张泛黄的交通卡,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如今,明珠线已成为3号线,地铁直达长桥。徐家汇的环形人行天桥完全开放,人们无需再穿越马路就能欣赏繁华的高楼林立。交通卡也嵌入了手机NFC、二维码中,轻轻一触、一扫就能乘车,再也不用担心丢失的问题。我们的社区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乐山居委会召集业主商讨加装电梯的事宜。许多楼栋已经动工,居民们纷纷称赞。

爷爷是最喜欢热闹的,如果他还健在的话一定会是第一个坐电梯爬上徐家汇天桥的人。他会从玻璃幕墙望向下方的车水马龙感慨万分:“大城市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如果他在身边的话我会告诉他:“城市建、城市为的理念正在实现。”我现在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为徐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时感动、处处温情、人人有归属”的徐汇正是我们不懈努力的动力源泉!这里有着生生不息、迭代更新的前景!

感谢投稿的每一位读者你们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时代的变迁!编辑:杨舒晴校对:王冰倩。


一个手抓饼多少大卡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