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汗疹,也被称为痱子,是夏季幼儿常见的皮肤问题之一。它主要出现在脖子、前胸和后背等部位,表现为大片的红疹。为了预防汗疹的发生,保持凉爽是关键。可以通过吹冷气、勤洗澡、穿着轻薄的棉质衣物等方式来保持皮肤干爽。如果汗疹已经发生并且上述方法无效,建议寻求皮肤科医师的帮助,医师处方的膏通常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脓痂疹是由细菌引起的,其中金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它主要影响学龄前儿童,并且具有传染性。脓痂疹的症状主要是痒而不是痛,常见于头颈部,尤其是鼻子周围,其次是四肢。尽管名为脓痂疹,但并不一定能看到脓疱。相反,更常见的是抓破后结痂的小红疱,这些疱疹在某一区域内较多,并有向外扩散的趋势。四肢的脓痂疹往往是由蚊虫叮咬后抓破所引起的继发性细菌感染。对于脓痂疹的治疗,需要使用适当的口服和外用抗生素。症状通常在两三天内明显改善,但治疗至少需要持续一周。少数幼童在脓痂疹后可能并发急性肾脏炎,需特别注意。
在夜晚睡觉时,务必采取适当的防蚊措施,特别是在有盆栽树木的阳台或庭院。外出时,尤其是在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等地方,建议穿上长袖衣裤或喷洒防虫液。被蚊虫叮咬后,不要随意涂抹油膏,否则可能只是暂时觉得清凉,而并没有实质的治疗效果。如果叮咬数目过多,建议寻求皮肤科医师的帮助,接受适当的口服或外用物治疗。这样不仅可以迅速减轻孩童的不适,还可以防止因抓破皮肤而引起的细菌感染,避免留下“红豆冰”现象。如果叮咬处已经形成了色素沉积,可以使用一些外用褪色素膏来帮助消退色素。
毛毛虫皮肤炎并不是由毛毛虫叮咬引起的,而是由于毛毛虫身上的刺毛接触到皮肤导致的局部过敏反应。当经过树下或树下休息时,需特别小心,避免与毛毛虫接触。有时一阵风吹过,也可能将毛毛虫的刺吹到身上。这些细刺可以穿过薄T恤,当事人在短时间内可能没有任何感觉,但过12-24小时后,接触部位将开始产生小红疱疱,无比。如果不及时治疗,痒感可能持续一周之久。建议尽早看皮肤科医师,适当的治疗可使症状在两三天内大幅减轻。
夏天进行户外或水上活动时,晒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目前许多国人仍然没有防晒的观念。对于幼儿,家长也需知道防晒的重要性。六个月大以上的幼儿就可以开始使用防晒乳液。防晒不仅可以延缓皮肤老化、减少皱纹、黑斑、晒斑及皮肤癌的发生,还可以减少长期紫外线照射对皮肤的累积伤害。平时防晒可选择防晒系数15~25的防晒乳液,每隔4~5小时再擦一次。进行户外活动时,则需选择系数更高的防晒乳液,并在洗脸后重新涂抹。许多人在阴天时游泳被晒伤而感到困惑,其实阴天和晴天的紫外线照射量相差不大,只是阴天皮肤少了炙热感,大家容易失去防晒的警觉性。防晒乳液要在外出前半小时涂抹。
在的夏天,各种细菌、微菌容易繁殖,加上流汗、手抓及衣服摩擦等外界刺激,各种湿疹和接触性皮肤炎也很常见。幼儿的尿布疹和脖子前面的汗疹可能合并念珠菌感染。细菌侵入毛细血管会引起毛囊炎。对于异位性皮肤炎的小朋友,汗液的刺激可能使脖子、肝窝、膝窝部位的症状恶化。比较肥胖的小朋友在运动后,可能在腑下或沟处出现疼痛的红疹。在夏季要特别注意孩子的皮肤健康,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