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水银是怎么提炼出来的

水银是怎么提炼出来的

秦始皇,古代社会的首位一统天下的帝王,他不仅开创了新的历史时期,还独创了“皇帝”这一称谓。在此之前,君王皆称“王”,而秦始皇在完成全国统一后,自觉功业卓著,远播,取“三皇”之“皇”,“五帝”之“帝”,组合成新的称号“皇帝”。作为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他自称“始皇帝”。

尽管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价多有贬损,称其为、嗜杀、的者,历经数千年批评,但无人能否认他的雄才伟略。秦始皇统一六国,终结了长期的和战乱,建立了标准化的度量衡和交通体系,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使得天下百姓有了明确的身份归属,不再面临今日姓魏、明日姓韩的困境。

在秦始皇的时期,他推动了长城的建设,对外作战以拓展疆土,初步确定了的版图。虽然他的手段有时严厉甚至残酷,某些刑罚仅文字描述就令人不寒而栗,但他为天下的治理奠定了基调和标准,后世君王多以其为参照。

关于被后人指责的事件,近年来也有不同的解读。秦始皇确实实施了焚书,但多数书籍在咸阳宫都有副本。而被坑杀的也并非儒生,而是术士。

从秦始皇创造出“皇帝”这一称谓,并自称始皇帝,就可看出其雄心壮志。他活着时是一国之君,死后也希望通过陵墓继续天下。自秦始皇十三岁登基,其陵墓修建历时39年,直至秦二世二年完成,规模之大、构造之精巧,堪称世间罕见。

秦始皇陵仿照咸阳皇城和咸阳宫而建,除主陵墓外,还有众多墓葬坑,其中已探明的就有400多个,包括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仅仅是秦兵马俑已令人惊叹不已,若秦始皇陵的其他地宫被发掘,又将呈现怎样的景象?

目前尚未能完全挖掘秦始皇陵。一方面是因为其面积广大,发掘保护难度极大,难以确保墓中尸身的完整;另一方面则是地宫中的重重,尤其是数量庞大的水银。

据流传的说法和《史记》《汉书》的记载,秦始皇陵中流淌着大量的水银,用以模拟江河大海。经先进仪器检测,科学家推测水银数量至少达100吨以上。那么,秦始皇为何要在墓中放置如此大量的水银呢?仅仅是为了防盗吗?

水银遇空气可挥发产生有毒气体,对盗墓者构成致命威胁,这确实是一道有效的防盗防线。但水银的作用远不止于此。通过勘测水银分布,专家们发现汞反应强烈的地方与秦朝疆域图相似,与现今的渤海、黄海位置相符,表明秦始皇可能以水银在地宫中创造了一个缩小版的百川河海。

结合秦始皇对修仙和长生不老的迷恋,我们推测他可能认为自己的陵墓地宫是另一个可以继续的世界。水银还有防水隔热的功能,可防止尸身。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已能从丹砂中提炼水银,并在墓室中添加丹砂以求永生或再生。

秦始皇陵建在地下30米的位置,对防水性要求极高。除丹漆涂墙外,还使用了大量水银,且这些水银的分布模仿当时的江河流域,展现了建造者的巧妙构思。水银在当时也是重要的镀金镀银材料,秦始皇可能希望死后继续占有天下财富。

秦始皇陵中的水银数量确实惊人,《天工开物》详细记载了水银的提炼方法。而提供如此大量水银的,很可能是拥有矿藏的巴寡妇清。她得到了秦始皇的敬重,甚至专门为其建造了“怀清台”。

如果秦始皇陵能够保存完好地展现世人眼前,那将是怎样震撼的场景:珠宝作日月星辰,水银绘河流湖海,皇城缩影重现咸阳城的辉煌。


水银是怎么提炼出来的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