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还记得那篇令人印象深刻的课文《秋之韵》呢?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个充满回忆的1987年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的封面。这篇文章在六十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许多变化,让我们一同来探寻其中的故事。
看到这张87版第一册的封面,许多80后应该都会回想起那篇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美好时光。那个年代的语文课本,无论是彩图设计还是课文内容编排,都与四季更迭息息相关,让我对此有着深深的感触。
特别是这张封面,对许多人来说是一段难以忘记的回忆。特别是课本里的《秋天》这篇课文,更是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秋天的美丽与韵味。
这篇简洁而鲜活的文章只有四十三字,却描绘出了秋天的模样与色彩,展现了动态与静态的秋日景象。对于当年刚上一年级的我们来说,读起来朗朗上口。
上世纪80年代有一篇文章名为《秋天》,我们之前并不清楚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这始终是一个谜团。实际上,这篇文章最早出现在1955年版的初级小学课本第一册中,当时它的形式与我们所学习的并不完全相同。
1955年的版本名为《雁阵南飞》,只有短短的31个字,主要描绘了大雁南飞的情景。与我们80年代学到的版本有所不同,这个版本的文章一直沿用到1963年。
在1966年至1978年期间,全国没有统一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材,《雁阵南飞》这篇课文消失了十多年。虽然1978年后一些经典文章得以恢复,但《雁阵南飞》并未被收录。直到1982年,人教部开始编写五年制和六年制教材时,这篇文章才重新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中。
在1982年的新版教材中,课文《秋天》不仅描绘了大雁南飞的场景,还增添了秋日的黄叶等景象。整篇文章情景交融,富有情感。相比原版,仅仅增加了几个字,就变成了一篇写景的佳作。
在这篇文章的演变过程中,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我们注意:文章的结尾从最初的“秋天来了”变成了“秋天到了”。虽然意思上没有太大差异,但在读起来时却有些许不同。到了2016年,这篇文章再次被选入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这一次,“秋天到了”又改回了“秋天来了”。
自2001年起,逐步放开了教材编写的权限,各地涌现出多种自行编写的教材。与此《秋天》或《秋天来了》不再被列为所有教材的必学文章,但这篇文章依然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教材中,篇幅也越来越长。
至今我还记得这篇课文:秋天来了,一群群大雁……每当想起这些文字,我就不禁思念起故乡,回忆起那段美好的时光。我仍然记得课文中的文字、图片排版布局,以及它在课本中的位置。翻开课本,仿佛又和儿时的秋天相遇,一股温暖的回忆涌上心头。记忆的秋天依旧那么蓝、那么高,只是童年已逝,大雁南飞,一去不复返……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寻找属于你们的秋天吧!
从《雁阵南飞》的31字到《秋天来了》的55字,记忆中的“秋天”,究竟属于哪个版本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