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消暑之道,白居易曾深情吟咏:“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无物长存眼前,唯有清风绕窗悠。静享心中平和,凉自生于室内空。此时身心安然自得,与世人间事难得相同。这种禅意深远的意境告诉我们,要想消暑,首先要心静。心静自然凉,这是夏日最自然的消暑方式。
白居易的《对酒五首其二》中,“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人生短暂如梦,何必困于蜗牛角般的执念?贫富皆是快乐之源,不笑对生活痴痴迷迷。豁达如清风,笑看世事多变幻,这才是人生的真谛。人生短暂如电光石火,我们应从追逐名利中解脱出来,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伏变化。
苦热之中,白居易的禅房却是一片清凉:“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禅房之内无热到,心境平静即身凉。逃避酷暑并不是真正的解决办法,真正的解决方法在于内心的平静。若把暑气当作心魔,一味逃避便是认输;若以定力观照内心,烈日也不过是虚幻的表象。
白云泉边,天平山上云无心水自闲。白居易告诉我们:“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追求名利如奔流而下,不如如泉水般自在悠闲。放下执念,任凭外界如何喧嚣如浪,内心也能保持一片宁静。读白居易的诗如同饮用山泉般清爽,让人顿感暑气消散、心生清凉。
白居易笔下的僧院花更是借物喻人:“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看花色绚烂即悟,凋零之时亦显清净之心。风无形却能催开智慧之花,佛法不依赖文字却能借助自然之物众生。修行不必非要去深山寻觅,若能用清净心去观察,一片花瓣落下的地方就是觉悟生发之时。
白居易的《感芍花寄正一上人》借阶前红芍的开谢寄托人生哲理:花开时艳丽色彩迷惑人心,花落后才知万事如幻。残花问佛理,始知应放下对色相的贪恋,在无常中领悟生命的永恒真谛。
香山寺中白居易晚年生活悠然自得:“空山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家中有美酒、书架上堆满经典,将半生功名换成清风明月。攀松坐石间如同与天地结缘,他生愿作此山僧。白居易的晚年生活就像一幅禅意盎然的水墨画,展现出他的自在心境。
在家出家间白居易更是自得其乐:“衣食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夜眠如鸟归巢、朝饭心境如僧乞食。鹤鸣竹间灯映皆是清趣孤高。以禅定之心在妻女的声声呼唤中修得自在境界。遥想禅师行处天香桂子落纷纷皆是吾师道行高深之象征也。
白居易的《自咏》中描绘出一个既俗又禅的自在人形象:“白衣居士紫芝仙半醉行歌半坐禅。”世间名利皆抛却洒脱自在赛神仙灯下宴客弦歌佐酒余生尽兴潇洒忘年。这便是白居易的人生哲学:不问寿命长短只求活得尽兴将余生过成一幅随性泼墨的山水画。潇洒得让岁月都忘了催人老去。
白居易的诗歌充满了禅意和人生智慧。在酷暑难耐的夏日里读他的诗能够让人心静如水感受到一丝清凉。他的诗歌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在于内心的平静与豁达不在于追求外在的物质和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