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哥观察记:小区里的乌鸫与八哥共生谐趣
在我小区的南门前,每天早晨七点,总有两只黑鸟如约而至。一只在树下默默翻土寻找美味,另一只则站在路灯上引吭高歌。起初我以为它们是同一种鸟,但物业的张大爷告诉我:“翻土的是乌鸫,唱歌的是八哥。”经过三个月的观察,我总结出一些生活常识就能理解的分辨方法。
一、动作洞察
乌鸫:
清晨的草坪上,如果你看到一只黑鸟小步跳跃,每隔几秒就用喙快速戳土,那很可能是乌鸫。它们捕食时就像插秧的老农,先倾听地下的动静,然后一嘴叼出扭动的蚯蚓。我曾亲眼见过乌鸫在雨天十分钟挖出七条蚯蚓,效率堪比微型挖掘机。
八哥则更爱在垃圾桶周围转悠,走路时脖子一伸一缩,像跳机械舞。有时它们会合作撕开奶茶塑料袋,各展绝技。
傍晚时分,乌鸫喜欢独自站在香樟树顶,发出类似吹口哨的鸣叫,声音能传至整个小区。而八哥则是典型的群居动物,傍晚六点左右,常有二十多只黑鸟在小区内,嘈杂。
二、声音辨别
乌鸫的鸣叫如同一场“口技表演”,能够模仿各种声音。去年春天封控期间,我每天都能听到窗外的新鸟歌声,其实是同一只乌鸫的变声表演。
相比之下,八哥的较为沙哑,常发出“啊—啊—”的声音,但也能模仿一些特定的机械声。同事说小吃街附近的八哥能模仿烤肠机的提示音,我特意去实地观察,果然听到了机械女声报账的声音。
三、小区生活智慧
乌鸫对生活品质有着独特追求。它们的食谱从蚯蚓到甲虫幼虫,再到树上的毛毛虫,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在小区内的樱桃树结果时,总有一只乌鸫准时来品尝,还会挑剔地扔掉不甜的果实。
而八哥则是小区里的生存大师。它们能精准预测垃圾清运时间,每天早七点前都会有人在垃圾桶边缘等待,抢夺食物残渣。更神奇的是,它们还会利用塑料制品,用口罩带子固定树枝,甚至用可乐瓶盖储水。
四、简单辨别技巧
看“脸”识鸟:乌鸫的喙是鲜,眼圈带金边;八哥的眼睛发红,喙接近肤色。
翅膀暗号:八哥飞行时会露出白色斑块;乌鸫的翅膀则是全黑。
脚印:乌鸫的脚印呈纤细的竹叶状,步距规律;八哥的脚印更圆钝。
听声辨位:婉转多变的歌声是乌鸫,沙哑且带机械声的是八哥。
五、小区里的趣事
自从学会分辨这两种鸟,我在小区散步时增添了不少乐趣。比如发现乌鸫会偷吃晾晒的蓝莓干,但每次都只取五六颗;目睹八哥用面包屑喂锦鲤的有趣场景;还有乌鸫与八哥的“领地之争”,以及物业师傅为了而放轻脚步的温馨故事。这些与我共享城市空间的小生命,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书写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在明天早晨出门时,不妨在垃圾桶旁多停留两分钟——或许就能见证一场八哥的早餐争夺战或是欣赏到乌鸫优雅整理羽毛的瞬间。这些鸟类不仅为小区增添了生机与趣味。小区自然观察笔记城市中的野生动物(提示:遇到受伤鸟类请联系林业部门,请勿擅自投喂人类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