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思想作风是什么意思

思想作风是什么意思

世界读书日是源于1995年的一个倡议,也将其设立为一个倡导全民阅读的重要日子。关于读书,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世界的图书总量究竟有多少?现有的图书数量又是多少?恐怕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通过百度查询图书馆的藏书情况,我们得知其藏书量已达到惊人的4524.99万册件。仅一个的图书馆藏书量如此庞大,那么全球图书的海洋又怎能精确计量其边界呢?

自古以来,就有“左图右史”的传统。但文字始终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尽管常用的汉字词组约有3500个,身为大学中文系毕业生的我,面对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仍然有许多字词句读不准、解不透。苏东坡的七言古诗中曾提到“人生识字忧患始”,鲁迅则将其转化为“人生识字糊涂始”。这里的“糊涂”,寓意着知识的海洋浩瀚无涯,使人容易感到迷茫。面对无尽的书海和深不可测的知识宝库,谁能不感到一丝迷茫呢?

既然书海无涯,人们的阅读就必然需要选择,而无法全面覆盖。选择的标准可归结于个人兴趣和职业需求。两者各有优劣,但并不冲突。兴趣导向的阅读能够愉悦身心、丰富知识、净化心灵,而职业阅读则更注重专业性和功利性。在社科界,这一现象尤其值得关注。

当我们进行阅读选择时,经典作品无疑是首选。经典是人类文明传承的纽带,是专业领域智慧的结晶。它们具有跨越时空的价值和常读常新的阅读效果。经典作品可以大致分为“科学经典”和“人文经典”两类,虽然两者有所区别,但相互渗透、交融。例如,鲁迅的作品既属于“人文经典”,又蕴含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我认为,并非每本书、每篇文章都需要从头读到尾。正如品尝水果,如果发现不新鲜或不合口味,就没有必要继续下去。跳跃式阅读是常见的一种阅读方式。对于兴趣导向的阅读,我们不必全然理解;而对于职业阅读,则应尽可能深入理解。经典作品尤其需要细心品读。细读,即逐字逐句地读,从头到尾地读,时常复习地读,就像身入宝山,总会有收获。鲁迅在杂文中举了一个孩子学话的例子,说明细读的效果与此相似。

深入理解书籍后,自然需要交流,分享感悟,撰写文章。相对而言,讲话比写文章更容易让对方明白。但写起文章来就因人而异了。有些作者写出的文章连“明白如话”都做不到,除了故作高深,还有一种可能是原本对所涉及的书籍理解不够深入。在阅读引进海外理论的文章中,我时常发现这种情况。

我学识尚浅,感受未必完整。案头有一本书名为《文心文事》,作者陈乐民是一位老外交家,擅长中西文化比较。在这本书的代序中,他提到有些学者喜欢把国外理论称之为“某某学”,但实际上对方可能并不如此称呼。这种现象使得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用复杂的话语和图表来解释普通的事情。陈乐民先生批评的这种现象已经过去了23年,但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之际,我仍想借他的胆说些心里话。文风背后是学风,学风背后是思想作风。这个问题不仅关乎文化学术界,更应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思想作风是什么意思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