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天通卫星,更准确地说,我是天通一号(01)星。自从我在轨运行三年多以来,我亲眼见证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从零到一的突破。
说到卫星移动通信,可能有的人会感到有些陌生。其实,它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手机通信一样,只不过卫星移动通信是通过卫星来进行通信的。简单地说,就是把手机的基站和蜂窝网络搬到卫星上,打电话时直接把信号发到卫星上,卫星再帮忙联系彼此。
我们的国土幅员辽阔,在地面公共移动通信网的覆盖盲区,以及重大灾害导致基站损毁失能时,普通手机就没了信号,但有了我们的卫星手机,就能时刻与外界保持联系。
我还有一个大头卫星天线,这是我的显著外观特征。它的巨大天线对自己精度要求很高,尺寸太大无法整体发射,只能使用复杂的机构折叠后装入火箭,进入地球轨道后再展开。这个过程的技术要求极高,而我们的成功实现,标志着在此技术上已经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在2008年汶川大中,地面通信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无法履行通信的基本需求。这时,卫星通信手段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之前没有这样的系统,只能受制于人。孙家栋院士、沈荣骏院士等呼吁立项建设独立自主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的问天之路就此开启。
2016年8月,我成功升空,顺利入轨。从那时起,我开始向遥远的祖国发出问候。听到我的信号时,我深感激动和自豪。作为我国通信卫星的新生力量,从卫星到通信协议、基站、手机、手机芯片,整个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都是我国自主研发。
最近我喜欢上了一首歌,《问天》。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都让我感到震撼。“问天 天路漫漫 梦想就在心间 燃烧着祖国崛起的信念”。这首歌就像唱出了我的经历、追求和心愿。
我的经天之路走过了11年,从呼吁建设到立项研制再到发轨和商用服务。这是一条坚定而漫长的道路。天通一号是我国独立设计、自主研发的第一套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这个领域里我们是后来者,但我们的目标是一流的。我们一切从零开始但起点不能低、指标不能低以避免重复验证。每个环节都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试验和迭代。最终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全方位覆盖、功能全面、性能卓越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我的终端产品如天通手机、便携站等都非常实用和好用。它们不仅支持地面通信还支持卫星电话通信让人们在任何地点都能享受到通信的便利。此外我们的系统还具备高可靠性和高保密性能够满足各种特殊需求。
在幕后有一群年轻人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他们负责系统的地面管理运维中心站的建设与测试激活了我的灵魂赋予了我通联四海的本领。他们夜以继日地进行高强度、高重复性、数据密集型的工作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的提升他们继承了先辈们的精神内核展现了当代航天人的精气神。
最后我想说感谢所有为我付出努力的人们你们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骄傲我会继续努力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为祖国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