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束发是指男子多少岁

束发是指男子多少岁

前几天,侄女突然向我询问了关于“襁褓”这个词的含义。

我解释给她听:“襁褓啊,它有三种意思呢。它是指用来包裹小婴儿的被子;也直接指小婴儿本身;还表示把婴儿包裹在被子里的状态。”

侄女有些好奇地问:“为什么不用更简单的说法,比如直接说被子或婴儿呢?”

我告诉她,汉语的词汇非常丰富,正是由于这种丰富性,我们的表达才能更加多样,文章也才能更加生动有趣。比如,我们可以说:“小婴儿在舒适的被子中安稳地睡着”,这样的表达也可以通过“襁褓中的婴儿睡得很安稳”来呈现。这就是词汇丰富性的一个体现。

看到侄女对此产生了兴趣,我便继续给她科普类似的词汇。

“襁褓”一般用于描述一岁以内的婴儿。”

当婴儿长到2-3岁的时候,我们常用“孩提”这个词。后来,“孩提时代”这个词就用来泛指上学之前的阶段。

再大一些,婴儿就进入了“垂髫”的年龄。“髫”这个字音同“条”,垂髫指的是孩童垂下来的短发,一般用来指孩子3-8岁的阶段。

侄女问我:“那我10岁应该叫什么呢?”

我回答说:“你可以被称为丫头。在古代,你这个年龄会梳两个像树杈一样的发辫,而男孩子则会扎两个朝天蹶,像动物的犄角一样。所以女孩子叫丫头,男孩子叫总角。这指的是8-14岁的孩子们。”

我边解释边给侄女扎了两个可爱的翘辫子。

我还告诉侄女,“总角”也可以用来泛指整个童年阶段。比如在乡村,孩子们就在那里度过了他们的总角之年。

还有另外两个非常有特色的词。

一个是“豆蔻”,这个词源于唐朝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里用二月初的豆蔻花来形容十三岁少女的美丽。“豆蔻年华”不是泛指青春岁月,而是特指十三四岁的女孩子。

另一个词是“束发”。在古代,男子到了20岁,女子到了15岁就成年了。成年礼就是把头发解开,扎成一束,盘在头上,用簪子固定,这就是“束发”。束发后意味着要开始自我约束。

如果束发和订婚同时进行,就称为“结发夫妻”。这个词语来源于古代的婚礼习俗。但现在的结婚年龄有法律规定,所以“结发夫妻”现在更多地用来泛指结婚后一起生活的夫妻,与“半路夫妻”意思相对。

束发后,女孩会插一根簪子。而男子则不同,贵族会戴帽子,需要行“冠礼”,而平民则只带头巾。冠礼是贵族男性的成年仪式,程序复杂且隆重。

更高级的贵族男子会在帽子上加一块板,板前垂有珠穗,这就是“视而不见”的出处。古代的男子可不能随便摘戴帽子,是否能戴帽子、是否在帽子上加珠穗都有讲究。

加了冠,又加了冕,才能称为“冠名堂皇”。只有高级贵族才能如此尊贵地被称为“”。

听完这些解释,侄女显得非常兴奋,她重复了刚刚学的这些词汇:“襁褓”、“丫头”、“总角”、“豆蔻”、“束发”、“结发夫妻”、“视而不见”、“”……虽然不一定全部记得住,但至少她学得非常开心,满意地继续去读书了。


束发是指男子多少岁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