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暖冬美食记忆
导语:
湖南人对辣椒有着深深的依赖,江西人钟情于藜蒿,湖北人偏爱红菜薹,而河南人,他们的心之所系,便是那独特的“荆芥”。大家对前几种食材已经耳熟能详,但荆芥是何物呢?为何河南人对它的喜爱深入?我有幸尝过一次,其魅力让我深深着迷。
对于未曾深入了解的人而言,荆芥只是一株平凡无奇的植物。在河南,荆芥却承载着家乡的情怀与乡愁。据说,超过九成的河南人都对荆芥情有独钟。尤其在夏季,荆芥几乎成了每家餐桌上的必备。尽管冬季价格稍高,但仍有许多人因其独特风味而愿意偶尔品尝。
那么,“荆芥”究竟是何许人也?
荆芥,又名“假苏”,开穗状白花,唇叶,带有细软微毛,外形类似罗勒,气味似薄荷。它在春季谷雨前后播种,掐尖食用在夏季,到了暮秋便会较少见。但现在人们已经进行大规模种植,即使是冬天也能品尝到它的独特风味。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对荆芥的详细描述:“假苏一名荆芥,叶似落藜而细,蜀中生啖之……曰苏、曰姜、曰芥,皆因气味辛香如苏、如姜、如芥也。”由此可见,荆芥的气味独特且可以生吃。
说起河南人对荆芥的热爱,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当时以荆芥为特色的小吃已经非常流行。因为大盘凉拌荆芥只有在开封才能品尝到,所以荆芥又被冠以“京芥”之称。开封还流传着一句俗语:“吃过大盘荆芥”,用来形容见过大场面的人。
那么,为何河南人对荆芥的喜爱如此深入呢?
它独特的气味让人一旦尝试便无法自拔。就像云南的野生薄荷一样,吃过一次便难以忘怀。而且荆芥的价格适中,受众广泛,自然成为了人们的美食。
食用荆芥的历史悠久,长期形成的习惯让很多人爱上了它。就像四川人喜欢折耳根一样,拌菜时都离不开它。这种长期的饮食习惯也让河南人对荆芥的热爱根深蒂固。
荆芥的产量高、价格低、易于种植也是其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即使经过人们频繁的采摘,它依然能够旺盛生长,刺激植株在伤损处分蘖,形成多个头茎,显得更为茂盛。
谈及荆芥的做法,最为经典的当属拌黄瓜。即使天气已凉,一道荆芥拌黄瓜仍能让河南人多吃两碗饭。荆芥后,带有微微的苦涩,同时有辣舌头的,给人带来不同的舌尖体验。除了拌黄瓜,荆芥捞面、荆芥炒鸡蛋、西红柿荆芥蛋花汤、荆芥粥、荆芥煎饼等都是美味佳肴。喜欢荆芥的朋友们,不妨一试,或许你就能理解为何河南人对它如此痴迷了。
【本文由“河南美食小谈”原创,未经许可不得删除、盗用,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