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在面对人群密集的场合时,常常会感到羞涩或尴尬,也有一类人恰恰相反,他们在人多的场合中越是兴奋,充满活力。
柠檬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位特别的人。
在大学时期,我们同在一个社团。有一次,在完成社团工作之后,我们一起到食堂用餐。一开始,她与我正常地交谈,但当一群人在食堂穿行时,她突然声音放大,言语变得有些语无伦次,动作也十分夸张。当时,我被她的表现所惊吓。那群人出去后,她立刻恢复了平时的样子。
我好奇地问她:“刚才你是怎么了?那群人中有没有你认识的?”她回答说都不认识,仿佛忘记了刚才的事情,继续与我愉快地用餐。
另一次,我们一起逛街。在排队买烧饼的时候,她突然开始表演,假设一个她是被渣男辜负的可怜女孩的角色,我是安慰她的闺蜜。我全程有些不知所措,但她却乐在其中。
一开始,我并不明白她为何在人前和人后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只是觉得她有点“人来疯”。但后来我明白,她其实拥有的是典型的表演型人格。
表演型人格并非贬义词。每个人的人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有的人追求完美,有的人充满竞争力。没有一种人格是绝对的正面或负面。
就拿我那位社团朋友来说,她平时给人的感觉是性格活泼、幽默风趣,很容易与人相处。她的感染力很强,很少出现怯场的情况。在学校的演出中,我们常常推荐她参加。
有些人可能并不喜欢这种性格,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表演过度”。
他们在人多的时候可能会滔滔不绝,不给其他人说话的机会,这让人感到无法与他们正常交流。他们在表演时容易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言语和动作都很夸张,让身边的人感到尴尬。
但这并不是他们的错。表演型人格受到遗传和大脑物理特征的影响,这是他们无法控制的。
通常,形成表演型人格的人小时候可能缺乏父母的关爱。为了得到关注,他们偶然发现通过做出古怪或夸张的行为,父母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他们身上。为了满足心理需求,他们可能会一直沿用这种行为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对成年人和孩子的态度是不同的。如果一个成年人在众人面前表现出夸张的行为,人们可能会觉得他虚假、行为幼稚。但其实他们只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赞赏。他们愿意把自己当作逗大家开心的工具,尽心尽力地表演,只为赢得他人的喜爱。
如果你身边有表演型人格的人,请试着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本文由【柠檬心理课堂】独家创作。面对生活中的难题和困扰,柠檬始终在这里,为你提供支持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