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扣减原则的法律基础与基本规则解析
1. 规范与地方定额的明确要求
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的规定:
第5.3.3条明确指出,在砌体工程中,需要扣除门窗洞口、过人洞、空圈等,同时嵌入墙内的混凝土构件体积也要扣除。
第5.3.4条进一步规定,构造柱、圈梁等与砌体墙交接的部分,也需要按照混凝土构件体积进行相应的扣减。
结合地方定额的具体要求,以《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为例,其中详细规定了构造柱马牙槎体积的计算方式以及圈梁与过梁重叠时的处理原则。
2. 扣减范围的判定核心
构件类型 是否扣减 扣减规则
构造柱 是 按照全断面体积扣除,马牙槎部分按60%回补。
圈梁 是 扣除圈梁的全断面体积。
框架柱、剪力墙 是 按照实际突出墙面的体积进行扣除。
门窗过梁 是 扣除过梁的全断面体积(包括支座)。
预制混凝土块 否 不视为砌体墙的组成部分。
二、关键构件的扣减计算方式与争议处理实例
1. 构造柱与砌体墙的扣减计算详解
构造柱体积的标准计算方式为:V = 柱截面面积 高度 – 马牙槎体积 0.6。其中马牙槎体积的计算公式为:马牙槎体积 = 槎口宽度 槎口高度 槎口数量。通过示例,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这一计算过程。
2. 圈梁与过梁重叠的处理原则
在处理圈梁与过梁重叠的部分时,应遵循一定的优先级原则。在过梁的范围内,圈梁的体积需要全扣。如果过梁的高度不足,那么圈梁按照剩余的高度进行计算。通过实际案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这一处理过程。
3. 框架结构中的常见争议及解析
在框架结构中,剪力墙与砌体墙的交接处理是一个常见的争议焦点。按照法律规定,剪力墙的突出部分(如翼缘)需要按照实际体积进行扣减,但平面内的平齐部分则不需要扣减。如果有项目在这方面出现核减情况,那么施工方需要准备相应的证据并参照相关法律或技术规范进行申诉。
三、审计要点与争议解决方案的探讨
1. 审计中常见的核减原因及应对证据收集
在审计过程中,常见的核减原因包括未扣构造柱体积、圈梁扣减不全以及马牙槎计算错误等。针对这些原因,施工方需要准备相应的证据,如隐蔽验收记录、构造柱定位图、结构设计说明、圈梁断面详图以及施工方案中的槎口尺寸记录等,并参照相应的法律或技术规范进行申诉。
2. 争议解决的技术工具介绍——BIM模型校核
BIM模型校核是一种高效的技术工具,利用Revit等软件可以自动计算扣减量,误差控制在2%以内。通过BIM模型的对比,可以发现手工计算中的误差,并进行相应的费用调整。某项目通过BIM模型对比,成功补扣了3.2万元的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