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天际泛白,夕阳悄然落入了江湖之间,一片天地之间的青色宛如崭新画卷缓缓展开。蓝色的天际线上,水天相接,难以分辨其界限,只有一条朦胧的线条隐约勾勒出天际的轮廓。风起时,江水汹涌澎湃,白浪翻滚,仿佛在诉说着长磅礴之势;风静时,水面平静如镜,波光粼粼,尽显长静谧之美。
坚固的石堤轻摸过,海塘边的纪念碑诉说着无尽的历史沧桑。长江口永不停息的奔流和岁月的洗礼,铸就了江海河的传奇故事。曾经的老一辈在江边浣纱戏水的场景已经焕然一新,如今这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名为江滩湿地公园。公园内,一条红棕色木板铺设的空中步道贯穿其中,时宽时窄,引领着游客向前走去。沿途景观带与河道相映成趣,走过阅兵台、望江亭,一路走过郑和起锚地的碑石,目光所及,长江水域的生态风光美不胜收。
回忆那1989年国庆开业的老车站,处那棵法国梧桐树依然枝繁叶茂,果实累累。车辆沿着U型车道缓缓驶向出站口,售票厅内一角,荷花盛开,阳光洒落其上,闪耀着淡金色的光泽,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穿越时光的尘埃,老车站在新时代的曙光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新车站以“回”字形坐落于上海东路,其运行线路广泛覆盖城镇、省内外班线,与上海地铁、城乡公交、长途换乘无缝对接。它在省内镇级客运站中独树一帜,成为“融入上海”的先锋。
典雅古朴的天妃宫,江南风格的飞檐翘壁令人赏心悦目。主楼前矗立的“锚泊瀛涯”石碑与江滩湿地公园的纪念碑相互呼应。它们一西一东,贯穿起了浏河浓厚的郑和文化。
步入天妃宫以西的青石板路,饱经风霜的百年老屋长满了爬山虎。有的墙壁表皮已经脱落,露出古老的砖瓦和斑驳的灰土。经过保护修缮的古民居,复原了明清风貌。月出时分,红灯笼点亮了这里的每一个角落,临街的壁画长廊诉说着古镇的历史故事。艺术馆、美食馆、文史馆等相继开放,胡同里或许就藏着如朱屺瞻、邢少兰般的人才。这座古镇因历史而厚重,因传说而精彩。
夜幕降临时,星空点点。那座儿时的老浮桥静静地躺在那里,只在扶手处刻有矩形图案。澛漕河汇入老浏河处,桥与岸边的房屋被夕阳映照得树影斑斓。妇女在桥下浣洗,屋中的炊烟袅袅升起。这座桥见证了时光的流转和浏河的发展与变迁。
三十载光阴荏苒,浏河沿岸的农田屋舍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有的被打造成农旅园区,有的建成了创智工场,还有的步入了高铁时代。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融,浏河的故事在时光的流淌中越发醇厚。
作者余玲俐女士扎根于浏河镇东仓村,热爱写作。《记忆浏河 印象古镇》《年味余味》等作品已在“浏河发布”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本文经授权发布,讲述太仓市撤县建市30年的故事,转载请联系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