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蝉到几月份就没有了

蝉到几月份就没有了

刚刚步入五月中旬,乡间的长辈们就开始提醒我们:“双六月将至,锄头之下火星四溅。”虽然听起来有些神秘,但农民朋友们都深知其背后的含义。或许你们还不知道,农历中隐藏着一个重要的现象——今年的特殊“双六月”即将来临。

这个现象的秘密藏在二十四节气之中。农民们都明白,二十四节气是老天爷为农业活动制定的路线。当闰月出现,这条路线就需要重新规划。就如老黄历所示,这个月后面突然多出了一个“闰六月”,就好像原本应该在三伏天喝的绿豆汤被挪到了数九天,让人措手不及。

关于双六月的传说和讲究在老一辈人流传。例如农谚所说:“双六月压顶,晒场如棋盘格”,这并不是空穴来风。想象一下,如果一年现了两个六月,雨水的节奏就会被打乱。比如三十年前的那个双六月,水塘干涸,连老牛都在啃干草。

再来说说农作物的生长。你看那玉米杆,平时六月初就已经长得人高马大。但今年呢?第一个六月里玉米苗才刚刚冒尖,第二个六月的太阳就已经毒到能烤熟鸡蛋。农谚警告我们:“闰六月种庄稼,如同火盆上撒豆子。”真正种过地的人才懂这其中的门道。

还有,一些玄机藏在老话和传说里。比如:“双六月晒谷场,粮仓空得让人心慌。”如果首批庄稼被晒蔫了,补种都来不及。老一辈留下了一种方法:在墙根埋三个陶罐,分别装小麦、玉米、高粱,据说能对抗旱灾。

农具中也藏着讲究。比如锄头把子,老农都喜欢选用枣木的。因为枣木纹路密实,握久了手心出汗少,能节省力气对抗烈日。

还有一些门道藏在牲口棚里。观察老牛的眼角,如果闰六月里出现泪花,可能就是干旱的预兆。生动的农谚比如“牛眼含泪旱三月”比气象台的预报还要准确。

灶台边也有学问。观察烧柴火的烟,如果直往天上冲,老人会说:“炊烟竖旗杆,百日无雨看。”空气干燥,烟自然就直上直下。

水井沿上也有讲究。如果辘轳比往年早半个月就响个不停,农谚告诉我们:“辘轳叫得早,水瓢舀得少。”这表示地上水不够用了。

菜园子里也有玄机。比如看南瓜叶子,如果提前卷边,有经验的老农就会马上拿起锄头培土。

甚至在月亮地里也有门道。如果看到月亮周围套着黄圈圈,农谚告诉我们:“月晕黄似铜,晒死地头葱。”这时候种小葱的农民得特别注意,得及时浇地。

这些农谚不是瞎猜,而是祖辈们根据土地和庄稼总结出来的智慧。虽然现在有了天气预报,但田里的活计还需要靠“天时地利”。每一锄头深浅、每一耙子功夫都可能影响收成。

现在双六月真的要来了,我们要打起精神,做好准备。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那边的农谚,一起交流学习。下次我们再来聊聊“三伏天里藏秋膘”的讲究,让你在种地时少走弯路。


蝉到几月份就没有了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