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敞开大门,迎接市民参与“市民开放日”活动体验
一直以来,精神疾病的诊断过程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不像器质性疾病那样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或影像学等手段获得明确的诊断结果。许多器质性疾病也会伴随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今天,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市民开放日”活动,旨在让市民更加了解精神卫生的重要性。院长徐一峰教授表示:“精神卫生与每个人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生命健康的全周期都可能遇到这类精神障碍。”此次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数十位代表参与。
早上七点多,杨老伯便来到活动现场,他对记者说:“我带着对朋友的关切来到这里。”原来,杨老伯的好友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已经失去了对他的记忆。听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医务人员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有着专业的照顾,杨老伯特地来此了解情况,希望能为好友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我要让我的朋友在余生中活得更有尊严。”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市民们参观了院史馆、儿童青少年科病房、老年科病房、睡眠病房、精神科门诊及心理咨询与治疗门诊等区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一位上海理工大学的学生感叹道。市民们惊喜地发现病房环境温馨整洁,患者生活井然有序。大家都纷纷表示:“原来精神科病房并不可怕!”
在参观过程中还发生了一段感人的小故事。一位患者看到市民们时,热情地迎上来,笑着说:“欢迎你们来看我们,希望你们能经常来。”一旁的医务人员解释,这位患者已经住院多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出院,她非常期待与外界交流。听了医生的话,一位社工朋友拉着患者的手说:“以后我们会经常来看你。”
徐一峰教授向记者介绍,我国各类精神障碍的人数高达17%,且可贯穿人的全生命周期。精神卫生问题应与躯体疾病一样受到重视。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可能面临不同的精神障碍问题。例如青少年可能面临学业压力、亲子关系等问题,而中老年人可能患上焦虑症、症等。“一个人的身体患病时,他会积极寻求治疗;而精神出现问题时,往往容易被忽视。”徐一峰说。
近年来,随着群众健康素养的提升和宣传科普力度的增强,这种误解逐渐消失,人们对心理健康越来越关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也开设了心理咨询中心,并改造了医院病房及外墙,让曾经的“600号”不再神秘。现在的门诊大厅、病房都与周边医院无异。
徐一峰还介绍了医院在亚专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如抑郁症病房、心境障碍科、老年精神科、儿少精神科等亚专科都各具特色。医院还设立了专病诊治中心,为各类情绪问题患者提供全面的诊断和治疗。徐一峰表示,未来医院将继续加强亚专科建设,提升精神卫生服务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