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细心观察日历的公众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在日历中上演:公历的十一月与农历的十月完美重合。即公历十一月一日正好是农历十月初一,而十一月三十日则对应农历十月三十。这是怎么回事呢?天文科普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指出,这不是印刷错误,而是我国传统历法与现代历法结合的一种独特现象。
她解释,公历作为世界通用的历法,是基于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周期制定的。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天,分为12个月。由于回归年的长度不是整数,因此公历规定每四年增加一天,这一年称为闰年。农历则是我国的传统历法,根据月球绕地球运行周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制定,是一种阴阳合历。
杨婧进一步指出,由于农历和公历的年份长度不同,导致农历日期和公历日期不能保持相对固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一年中,某个农历月的初一就会与临近的公历月的1日重合。这种重合的现象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19个农历年的长度与19个公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所以每19年就会出现一次。
杨婧表示,下一次农历月与临近的公历月日期完美重合将发生在年的6月(农历五月)。而公历的十一月与农历的十月再次重合则会在2062年出现。虽然这种“换算”有时候让人觉得有些复杂,但这正是我国传统历法的魅力所在。
(来源:新华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