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明方言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独具特色。在这博大精深的语言中,有许多事物虽然在常规理解下毫无关联,但在崇明方言的发音里却是同根同源。让我带你领略其中的奥妙:
1. 半块
在崇明方言里,“半块”这个词音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表示物品的一半,如“半块饼干、半块巧克力”。其二则指的是货币,钱在崇明方言中被称为“半块钿”。
2. 田里
“田里”这个词在崇明方言中也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一方面,它指的是田地里,比如“奶奶正在田里劳作”。它指的是一种容器,即窄口的小缸,比如“米田里有娘子”。
3. 词语 “hu里”的含义也颇为丰富。在崇明方言中,它既表示锅子里,如“小菜了hu里”,又表示学校里,如“宝宝到hu里去了”。
4. 卷头
“卷头”一词在崇明方言中也有着双重含义。一方面,它指的是手绢,如“带一块绢头”。它指的是成卷售卖的东西,例如“一卷卷头月饼”。
还有两个常见的词汇需要注意区分——爆鱼和鲍鱼。在崇明方言中,“爆鱼”读作“bo鱼”,指的是油炸青鱼块(老上海熏鱼);而鲍鱼则读作“bo鱼”,是一种珍贵的贝壳类海鲜。尽管它们在慢读时有所不同,但在快速发音时很容易混淆。
“娘子”这个词在崇明方言中也有多重含义。除了表示老婆之外,还指代一种米虫,比如“米里有娘子”。你还知道哪些具有一音多义的崇明方言词汇呢?快来与我分享你的见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