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的汽车变速箱,四速基本被视为标配,几乎每家的车辆都装备了四速变速箱。但在几年前的技术革新中,六速变速箱以及六速手自一体变速箱的出现,使变速箱的技术水平跃升了一个台阶,并逐渐被广泛采用。如今,像奔驰、路虎等高端品牌已经采用了九速变速箱,这是否太过先进了呢?而雷克萨斯某些车型更是装备了十速变速箱,这是否预示着一种技术呢?传闻未来还有11速、12速的变速箱,那么挡位数量增加究竟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随着挡位的增加,科技配置也相应丰富,众多厂家常将此作为卖点进行宣传。就变速箱本身而言,挡位数越多,其传动比越接近,换挡更加平滑,油耗也相对较低,无论何种路况都能实现最佳的传动比。其缺点也不可忽视,即变速箱结构复杂,故障率相对较高,可靠性略低。那么,什么是传动比呢?以齿动为例,当小齿轮带动大齿动时,若小齿5圈,大齿1圈,那么传动比即为5:1。
在汽车中,传动比指的是变速箱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转速比值。1挡的传动比最大,输入轴需要转很多圈,输出轴才转一圈,因此即使发动机转速很高,车速仍然较慢,但扭矩最大。随着挡位的升高,传动比逐渐减小,到了最高挡位时,发动机转速较低而车速较快,但扭矩最小。这种现象与变速自行车的原理相似:后轮越大,踩踏起来越省力但速度较慢;后轮越小则相反。
更多的挡位意味着在不同路况下拥有更多的传动比选择,更有可能使变速箱达到最佳使用状态。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车辆的优势并不总能完全体现,如换挡的平顺性不仅取决于变速箱的设计,还与发动机、变速箱的协调调校、换挡逻辑、指令执行速度等因素有关。一些挡位多的车辆可能并未如想象中那样平顺。
至于省油方面,即使在相同车速下,9挡车的发动机转速并不一定比8挡车低,也就是说在这个速度下9挡车的传动比未必小于8挡车。因此省油与否还需看传动比设计是否合理。此外挡位过多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最高挡位可能根本用不着。对于普通家用车而言,拥有6速、7速或最高至8速的变速箱已经足够使用,无需追求过多的挡位。合理的传动比加上良好的换挡逻辑足以打造出一台优秀的变速箱。
想要了解更多汽车知识?不妨关注“汽车百科”公众号:qichebk。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所有关于汽车的精彩内容。不妨加入我们,一起探索汽车的奥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