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春漆篮
有一句成语叫做“竹篮打水一场空”,但你是否想过,给竹篮添上漆艺,就能改变其命运?通过结合各种技艺,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是人们对物体的深思熟虑;用这种思考使物体变得更好,这是人们对物体的珍视。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永春漆篮。
当我被问及关于夏天的植物时,大多数人可能会想到荷花,但我最先想到的是竹子:清凉的竹席,凉爽的竹椅,还有奶奶拿着去菜市场的竹篮子……
说到竹篮子,大人总喜欢对孩子说那句成语:“竹篮打水一场空。”但在福建永春县,有一种特殊的竹篮为自己实现了“”:它叫漆篮,用它打水,滴水不漏。
一眼望去,竹篮仿佛穿上了“大漆衣”,使得原本平凡的竹篮变得精美且坚固。传说中,永春县龙水村有一对夫妇,妻子擅长编织竹篮,而丈夫精通漆艺。一次,妻子用竹篮送饭给种地的丈夫时,不慎打翻了篮子,粥水从篮子的缝隙中漏出。丈夫受此启发,想到将大漆涂在竹篮表面以防水。于是最早的漆篮就这样诞生了。
漆篮的表面光滑如木,仔细观察可见丝丝细密的竹纹。一首流传百年的诗这样描述:“巧手编织的篾片舞,细密的纹路如画图。竹篮提水滴水不漏,小巧藏针大如橱。”在永春县龙水村,许多老人擅长编织竹篮。他们熟练地将竹子劈成薄如纱、细如丝的篾片篾丝。接着是“抹灰”,用特殊的土粉和桐油搅拌成油灰。然后,将篮胚放入沸腾的石灰水中煮一遍,使其更加耐用。进行漆画和堆雕,使整个篮子变得更加精美。涂上大漆后,师傅们用毛笔勾勒出各种精致的图案。
这种穿上“大漆衣”的竹篮,精美又坚固,是闽南人最喜爱的物品之一。在闽南,越是富贵的家庭,漆篮的品种就越齐全。最大的漆篮直径可达半米,最小的则只有三厘米,称为“掌中宝”。漆篮的红、黑、金三色象征着吉祥。在女孩出嫁、寿诞和添丁等喜庆场合,儿女们会献上装满喜庆食品的漆篮,表达孝心。
龙水村的师傅们告诉我们,漆篮在东南亚一带也很受欢迎。当年闽南人下南洋时,总会带上几个漂亮的漆篮,寄托思乡之情。如今,许多东南亚当地人也爱上了这种精美的漆篮。
无论身在何方,人们都眷恋热闹和喜庆,漂亮的漆篮成为他们装载吉祥的载体。一个普通的竹篮,披上美丽的漆衣,改变了“一场空”的命运;而我们有了漆篮,欢乐与喜悦也再不会漏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