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令原本备受期待的鼠年电影春节档发生了戏剧性的反转,由“史上最强”变为了“史上最魔幻”。尤其是《囧妈》这部影片,尽管通过网络平台与观众见面,但口碑却持续下滑,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仅为5.9。这尴尬的成绩也成为了今年春节档的缩影。
我们不妨抛开电影口碑和票房的干扰,更多地关注春节档本身,从中观察电影产业的变迁。春节档的定档、预售与网络上映等关键词,成为我们观察电影产业化进程的窗口。自1997年《甲方乙方》开创“贺岁片”概念以来,面向不同档期的电影生产与营销逐渐成为电影产业的重要市场分配方式。尤其是春节档,作为最重要的国产电影产销窗口,与今天的产业现实紧密相连。
从2003年开始的产业至今,春节档逐渐从一个非独立、连贯的重要档期,成长为国内主流的票仓,甚至主导电影文化的风向标。例如2013年,《西游降魔篇》在春节档取得了单片12.46的票房,实现了单点突破。此后,春节档不仅吸引了更多的影片和观众,更成为了电影产业的风向标。
2020年的春节档原本注定是电影的未来,无论是产业、媒介还是电影文化层面都有着巨大的潜力。《囧妈》的网络首映却带来了市场的反思。这部电影虽然势必带动网络院线的新一轮讨论,但其低于预期的口碑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从全民支持到低迷的表现,《囧妈》为这个春节档带来了最具戏剧性的反转。
这种现象背后反映出的是一种基于市场不断细分消费者的电影文化,正在与真正的大众审美渐行渐远。《囧妈》在反常运作下突然面向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打破了春节档电影乃至主流电影产业早已习惯的、分众市场间的审美壁垒。电影的口碑成为了全国在特殊时期对这一市场文化下电影产品的集体检阅结果。
事实上,自2019年开始,主流电影文化正从消费主导向文化需求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囧妈》所检验出的,是分众市场指导下电影产品与大众审美日趋割裂的现实。这一变化对电影产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未来的电影需要对接新的市场需求,寻求能够团结大众审美的电影文化,引领产业进入新的质量。这对电影从业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和影响。这次特殊时期的春节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电影市场变化的独特视角。(作者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