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人们谈论脂肪超标的问题时,很多人往往会想象一个体态、体形较胖的形象。但在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身材似乎天生就让人羡慕,无论吃多少都不容易增加体重。
其实,有些人虽然外表看起来并不胖,但在体检时却被告知内脏脂肪含量超标。那么,究竟什么是内脏脂肪呢?
内脏脂肪是围绕在内脏器官周围的一种脂肪,如肝脏、胰脏和肾脏等脏器周围。这些脂肪无法直接看到,主要存在于腹。当储存皮下脂肪的也会储存内脏脂肪。
每个内都会有一定量的内脏脂肪,适量的内脏脂肪对是有益的。它们可以像“外衣”一样包裹在器官外部,起到支撑、稳定和保护内脏的作用。
当摄入的营养过剩时,脂肪会不断堆积在内脏部位。如果储蓄过多,就会导致脂肪过剩,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代谢综合征。这些疾病会增加中风和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多余的脂肪需要更多的氧气,这意味着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泵血,以提供更多的血氧给脂肪。长时间下来,这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如果动脉中的脂肪堆积过多,动脉的功能会受到影响,血管壁会逐渐增厚,血流减少,这不仅加重了心脏的负担,还增加了血栓形成和全身血液循环恶化的风险。
内脏脂肪的过度积累对我们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运动、饮食过量等原因都可能导致腹脏器周围的脂肪堆积,形成内脏脂肪型肥胖。从临床角度看,内脏脂肪超标的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
第一类,饮食不均衡,常常忽略早餐,而午餐和晚餐却吃得很多,且偏好油腻或甜食;第二类,运动不足,长时间久坐工作,出行依赖于汽车等交通工具;第三类,饮水不足,却喜欢饮用高热量的饮料。
那么,我们如何初步判断自己的内脏脂肪是否超标呢?内脏脂肪主要分布在腹腔,腰围的大小通常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或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就可能有内脏脂肪超标的风险。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内脏脂肪超标,应该积极采取行动来消除堆积的脂肪。建议多做有氧运动,如练习腹式呼吸等。在饮食方面,多摄入纤维素,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果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无法改善情况,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