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自己掏耳朵怎么掏干净

自己掏耳朵怎么掏干净

当人们耳垢积累较多时,耳朵便会感到痒,这时很多人会本能地去掏耳朵,掏耳朵的过程会让人感到很舒服。虽然掏耳朵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每个人似乎都会,但实际上,正确的掏耳朵方法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来谈谈关于掏耳朵的一些常见误区,看看你是否曾经犯过这些错误。

误区一:鼓膜破裂会导致耳聋

实际上,当鼓膜受到损伤时,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但并不意味着会完全丧失听力。很多人在掏耳朵时不慎捅破鼓膜,其实只是造成了一个小孔,而不是完全的破裂。鼓膜的主要功能是扩发音量、增强听力,小的破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自行恢复。除了掏耳朵,过大的音量、剧烈的外力撞击等也可能导致鼓膜破损。

误区二:耳朵痛需要滴消炎水

当我们在掏耳朵时感到疼痛,并不一定要滴消炎水。如果外耳道没有受到感染,保持干爽洁净的环境,此时滴消炎水可能会适得其反,创造一个有利于细菌生长的环境。只有在耳朵出现感染、流脓等情况下,才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消炎水。平时洗澡时,可以用棉花团塞住耳朵防止进水。

误区三:耳朵一痒就掏

很多人养成了定时清洁耳朵的习惯,特别是那些容易流出油来的人。专家指出,无论是油耳还是干耳,耳垢会自动脱落,一般情况下不需要频繁清洁。过度清洁可能会耳垢的保护作用。清洁耳屎的频率应该控制在一个月左右。在清洁时,最好使用、干净的棉签,避免使用硬的掏耳工具。

误区四:耳朵痛可以自行恢复

虽然轻微的耳朵疼痛可能会自行缓解,但长期的耳朵发炎如果不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慢性化脓性综合炎、听力下降等。长期慢性刺激还可能诱发外耳道状瘤。对于耳朵的问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值得注意的是,经常掏耳朵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利于细菌生长。耳屎虽然看似无用,但实际上它具有保护耳朵的作用,可以抵抗细菌和病毒的侵害,阻挡异物入侵耳内,保护鼓膜等。我们不应该频繁掏耳朵,而是让耳垢自然脱落。

那么,如何正确掏耳朵呢?建议使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朝下让耳垢自行出来。尽量避免使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以适当缩短清洁频率,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清洁的次数。


自己掏耳朵怎么掏干净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