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对甜食的偏好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这种本能的喜好可能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渴望获取高能量食物的基因有关。在现代食品工业的推动下,糖分的添加已经悄然成为我们饮食中隐藏的“甜蜜陷阱”。
食品加工和烹饪过程中额外添加的糖及糖浆,如白砂糖、红糖等,被称为添加糖。这些糖类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它们不仅存在于甜食中,还隐藏在许多加工食品里,对我们的健康产生着潜在影响。
含糖饮料是添加糖的主要来源之一。一瓶500毫升含糖8%的饮料可能含有高达40克的糖,这相当于十多块方糖。长期大量摄入糖分不仅会使人的口味变得偏甜,还可能导致龋齿、超重和肥胖等问题。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或避免饮用含糖饮料。
一些人喜欢喝含糖饮料是因为觉得白水味道太淡。饮料的甜味或其他味道能够刺激口腔味觉,带来愉悦感。为了降低对糖分的依赖,我们可以逐渐减少对含糖饮料的摄入,寻找替代品。例如,喝茶不仅能满足味觉需求,还有益健康。我们也可以在白水中加入菊花、红枣片、桃肉片等,自制低糖的“加味水”,既清新又健康。
添加糖还大量存在于糕点、甜点、冷饮等食品中。控制这类食品的摄入是减少添加糖摄入的关键。在家庭烹饪过程中,糖也常被用作调味料。在烹饪时我们应尽量减少糖的使用,避免在无意中增加糖的摄入。
关于无糖食品的定义,它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含糖,而是指糖含量极低,可以忽略不计。无糖食品有助于减少添加糖的摄入,从而降低龋齿、肥胖、2型糖尿病等慢的风险。
对于需要控制糖摄入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或肥胖者,可以选择无糖食品作为替代。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无糖食品可能含有其他能量来源或甜味剂。长期大量摄入甜味剂可能会影响味觉敏感性。在选择无糖食品时,仍需注意控制摄入量。
根据《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饮料的含糖量。指南建议添加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最好控制在5%以下。为此,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如减糖控糖、清淡饮食、购买食物时查看营养成分表、选择健康的零食等。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饮食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