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年初二这天,母亲习惯性地带着我和哥哥前往外婆家拜年,这是我们老家的传统习俗,也是我儿时最期待的快乐时光。
在那个时候,我们老家每年靠着卖四头大肥猪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了照顾好这些猪,母亲特别重视它们的饮食,甚至在除夕夜也会为它们加餐。无论是过年还是其他时节,母亲总是优先考虑给猪准备新鲜的食料,以期能够尽快把它们养大。这也使得母亲每次拜年时都急切地想要赶回家。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母亲开始放心让我们兄弟俩自己去外婆家拜年。沿着那条蜿蜒的砂石路走上十多里,再翻越三个山坳,就能看到一条通往外婆家的森林小铁路。这条铁路排列有序的木枕,仿佛时间的刻度,沿着它走,让我们感觉更有方向感。如今,这条森林小铁路已经开发成为旅游小铁路。
一踏进外婆家的大门,我们就会兴奋地喊出:“外婆、外公、舅舅,新年好!”然后送上我们的拜年礼物。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我们总是尽力准备一些简单的礼物,比如几盒饼干、两瓶白酒和自制的米果。外婆经常会准备一些年货让我们送到其他亲戚家里,这也是我们按照辈分需要去拜年的部分任务。无论是给长辈还是亲戚拜年,我们都会大声地祝福他们新年快乐。
主人会热情地招呼我们洗脸,这是客家人待客的一种传统礼仪,称为“接风洗尘”。接着会摆出各种蜜饯糖果和茶点,其中米花糖是最受欢迎的。含在嘴里,等它慢慢后咀嚼,甜味的瞬间释放令人陶醉。再配上一口茶,更是清新恬淡。
吃饭时,桌上会有各种丰盛的菜肴,包括白斩鸡、扣肉、鱼等。最好的下酒菜是腊制品,那种独特的香味让人回味无穷。大人们会喝酒划拳,气氛热烈。输了的就要罚喝一口酒,小孩也会偷偷地品尝那醇香的水酒,但家人会及时阻止。
吃完饭,长辈们会给我们这些拜年的小孩发压岁钱。随着年岁的增长,压岁钱的金额也在不断增加。如今,大家都已经长大,各自有了不同的发展。虽然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每年大年初二,我们还是会雷打不动地去舅舅家做客拜年。在一起吃饭时,我们会谈论各地的发展好形势和生活的巨大变化,也享受那份亲情和欢乐。 (整理自江西省上犹县监委 杨文国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