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晋时期的书法堪称书法史上的巅峰,其中王羲之被誉为后世历代书习者的楷模。尽管他的声誉极高,但魏晋时期的书法神韵和技巧并未得到很好的传承。从宋始,人们开始感叹魏晋笔法似乎已失传,王羲之的神奇技巧似乎也随之失传。
宋代的姜夔曾言,唐代书法家在书写时,已无法再现魏晋时期那种飘逸的笔势。如今,虽然人人都知道王羲之的大名,但究竟他的书法好在何处,很多人却说不清楚。今天,我们将通过欣赏《丧乱三帖》中的《二谢帖》来揭示王羲之那些不为人知的神秘技法。
《二谢帖》是王羲之写给谢安、谢万兄弟的一封短信。在这篇作品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不易被察觉的技巧细节。
一、起收笔的独门秘籍
王羲之在起收笔上展现了极高的造诣。笔画的起收处,他总能以独特的手法展现出作品的丰富性。例如,在“面”字的第一横中,他采用了典型的切笔铺毫,凌厉。而在“未”和“佳”字中,他更是在起笔处用夸张的手法,打破常规思维。顺势收笔也是王羲之的拿手好戏,他在发力铺毫后轻松提起,形成自然轻松的收笔方式。
二、笔画中部的意外变化
除了笔画的起收处,王羲之还注重行笔中段的变化。他的笔画中部会出现轻重变化和笔锋变化。例如,“前”字的最后一笔和“女”字的撇画,都展示了丰富的笔法变化。这种丰富的变化主要通过笔锋锋面的拧转和笔毫的弹性加上发力的惯性而形成。在“再”字中,更是了两种变化方式,让我们不得不感叹王羲之的笔法之精妙。
三、笔画连接的韵味
王羲之在连接不同方向的笔画时,也展现了极高的技巧。他善于运用化直为曲、连绵书写的方式,使笔画之间形成流畅的连接。他还擅长使用覆盖和搭接的技巧,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技巧在“静”“字”“受”字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得字体更加立体,增加了空间表现力。
王羲之的书法水平非常高超,他的技巧独步天下。想要提高书法水平,首先要提高眼力和欣赏水平,学会欣赏并分析前贤的绝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临帖时学习和掌握这些技巧。王羲之的书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