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科技助力灭蚊,名副其实。据悉,中山大学主导的原子能机构已经设立了核技术(昆虫)研发中心,专注于将核技术应用于灭蚊领域。具体来说,实验室利用射线照射技术来“绝育”雄性蚊子,随后将这些的雄蚊释放到野外环境中,以降低蚊媒病的发病率。
这一技术的实施堪称一绝。专家们表示,核技术灭蚊是目前唯一有可能在特定区域内根除特定蚊虫、达到控制疾病传播目标的现物防治技术。该技术不仅安全无残留,不产生化学污染,而且不会对其它有益生物或害虫的天敌造成伤害。
有人可能会认为这种做法小题大做,用高级科技对付小蚊子似乎有些过于奢侈。诚然,科研工作者们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并不愿意灭绝蚊子,而是选择研究新技术来解决问题。但这种看似繁琐的研究实则意义深远。从长远来看,核技术灭蚊不仅解决了人们夏季烦恼的蚊虫叮咬问题,还为控制蚊媒传染病、公共卫生健康以及农业防治虫害等课题提供了成功的实践范例。对于全球尤其是发展不发达地区的居民来说,这一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具有极大的益处。
除了对高科技的赞誉之外,我们更应关注其接地气的实际应用。过去,我们常听到一些科技应用中的,如用户被大数据“杀熟”,被算法困住等。核技术灭蚊却展现出了科技温暖的一面。大学关注民生小事,科研服务生活,这都体现了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更重要的是,高端技术愿意贴近民众需求,勇于突破而不计小利,这背后是科技创新氛围浓厚、环境良好的土壤所孕育出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