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周日,由于五一假期的缘故,我们进行了补课。在数学课上,我讲解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内容。我没有采用让学生用小棒摆放的方式来讲解,而是借鉴了朱国荣老师的推理方法进行教学。
我向学生描述了一个情景:有两个村庄,可以看作是两个点,它们之间有一条河流,需要修建一条道路。我问学生们如何修建这条道路才能使其最短。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连接两个点形成的线段是最短的路径。
随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有一想吃骨头,它会怎样去啃食呢?由此引出我们的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的线段是最短的。
接着,我让学生在练习本上随意画一个三角形,标记出三个顶点和边。根据这个基本事实,我问学生们能否推导出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虽然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学生们进行了积极的讨论,讨论时间相对较长。
在讨论中,学生们能够大致表述出a+b>c的关系,也能推断出a+c>b和b+c>a的关系。接下来,我给出了三组数值:28、15、12;28、15、13;28、15、14,让学生们判断哪组数值可以构成三角形。学生们迅速做出了判断,然后我引导他们使用圆规和三角尺进行验证。
通过我的示范,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如果两条线的长度之和小于第三边,那么这两条线是没办法相交的,也就无法组合成一个三角形。我强调,不仅要让学生明白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则,更要让他们明白这一规则背后的原因。通过结合圆规和直尺进行绘图,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为什么任意两边之和一定要大于第三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