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是农历龙年,谈到龙在传统文化中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副孟德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商周时始,龙就被赋予了特别的寓意,深受人们的崇拜。
四川成都太古里商业街区亮相的一座巨型“龙”雕塑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雕塑生动展现了龙的形象。
孟德宏详细解释了龙的起源和形象演变。据《说文解字》记载,龙是鳞虫之长,具有神秘气息,主要职能是行云布雨。在古人的认知中,龙的形象逐渐清晰,被描述为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等多种动物特征的组合。关于龙的来源,有观点认为其来源于蛇,也有观点认为其来源于天象,如黄道附近的星象。
谈到“辰龙”一词的由来,孟德宏表示,“辰”即蛤蚌,与早起耕作的“晨”相关联。由于早起耕作的时间大概在七点到九点之间,因此“辰”成为用于记时的名词。在表示地支第五位的专有称谓时,辰与生肖龙对应,形成了“辰龙”这个词。
龙在文化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吉祥寓意。孟德宏指出,自商周时始,龙就被视为吉祥之物,是和风化雨的。古代人们认为龙是司雨之神,每逢干旱少雨的时节,人们会到龙王庙祈雨,风调雨顺时也会祭祀龙王,以求祈福消灾、祈获丰收。
在日常生活中,龙作为特殊的文化符号随处可见。人们过春节时会舞龙灯,端午节时会赛龙舟。龙还被用来命名各种事物,如龙眼、龙须面、龙舟、龙须酥等。与龙相关的成语和俗语也举不胜数,如龙飞凤舞、龙凤呈祥、藏龙卧虎等。
随着时光的流逝,龙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拓展,其生命力经久不息。孟德宏表示,龙一直深受人的崇拜和喜爱,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