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填仓佳节至,传统述丰年
时光匆匆,转眼便到了正月二十五,这一天,是传统的填仓节。填仓,寓意五谷丰登,谷仓满满,象征着新年的丰收与富饶。
填仓节的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这一天,民间有着各种热闹的活动,如填仓打囤、点灯纳福等,都有着祈求添福添财的美好寓意。
今年的填仓节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它逢“成日”。“成日”在古时的建除十二日中,代表着成功和成就。在民俗中,这一天是吉祥的日子,寓意着好事连连。
在填仓节这一天,有很多讲究和规矩。比如不能外借、早上不能饿肚子等等,这些都是以求得财富为主题,符合人的传统习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具体的习俗,如不留吊钱、要添米添面、不借钱、要吃鱼汤等。
不留吊钱,是指填仓节这天,过年时贴的“吊钱”不要再留了。撕下来的吊钱要放在事先画好的囤中,再放上五谷,象征粮盈食满,财运亨通。
要添米添面,则代表着添财添富的美好寓意。米面是人们生活中的基础食物,添米添面寄托了对好年景的期盼,以及对物质生活保持富足的追求。
不借钱也是填仓节的一个重要忌讳。这一天人们都不愿意把东西借给别人,也不愿意向别人借东西,以祈求生活富足,人顺财旺。
最后要吃鱼汤,则是用新鲜的鱼熬制成的鱼汤,寓意年年有余,鱼米满仓。
这些传统民俗和讲究都蕴丰富的文化内涵,即使我们不全部遵循,也应该以尊重的态度看待这些老传统。在这个特殊的填仓节里,让我们共同纳福,祝愿财运亨通,福运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