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在埇桥区的种植基地,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收割景象。大型收割机正在金色的麦田里高效作业,无人机记录下这一场景。随着的“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全面展开,麦收工作正由南向北迅速推进,全程现代化,包括粮食生产、收割和仓储。
在淮北平原这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与传统农耕画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代化的收割机在田间驰骋,日均收割数百亩。高伟通过手机APP实时监控收割进度和麦粒质量。从事粮食种植、收购和育种工作已逾十年的他,正大型联合收割机争分夺秒地收获小麦,同时准备现代化设备以应对即将大量入库的小麦。
尽管高科技农业门槛较高,但当地推出农机租赁和补贴等,鼓励合作社共享设备,降低农户的使用成本。在宿州市的一处收粮点,运输车辆络绎不绝。像这样的农户将小麦按照程序卖给收粮大户,享受现场结算的便利。拥有20亩田地的他,平时在工厂工作,但农忙时则全身心投入田间。他感叹科技发展为种田带来的便捷,“从播种到收割,都有大型机械和无人机帮助,省事多了。”
安徽省宿州市汇谷粮油购销有限公司的王塘分站展现了粮食管理的现代化面貌。“智慧皖粮”系统为种粮大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验质、过磅、发放粮款全过程监管。测温、机械通风、环流熏蒸和谷物冷却等先进储粮技术被广泛应用。农户从进站至出站的时间被压缩到最多只需四十分钟。站长孟凯表示,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储粮保管工作更加直观、高效和可靠。随着夕阳西下,金色的麦田里依然忙碌,农户们期待着新一季的播种和丰收。(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