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蜻蜓飞得低的下一句谚语

蜻蜓飞得低的下一句谚语

农耕是衣食的来源,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基。我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耕历史的,先民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总结成农谚,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繁荣农耕文化。正值春耕之际,让我们一同重温这些传统的农谚,品味其中的语言艺术,提炼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我国的农谚中,重视土地的观念根深蒂固。如“地为本,土为贵”,表达了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赋予了土地价值感。农民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土中生万物,地内产黄金”,视土地为生命之源、无价之宝。基于这种对土地价值的认识,农业在我国被置于首要地位,“农为百业之本,深耕易耨为先”。

对于如何保护这片赖以栖息的土地,民谚中提出了重要的法则:深耕、施肥和灌溉。如“深耕长谷,田土耕得深则瘦土也能产出丰收”,“金筐银筐,不如粪筐”,强调了施肥的重要性。“田是崽,水是娘”,阐明了水对庄稼生长的重要性。

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先民们还发现了自然现象如温度、雨水等,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开始通过观察天象和物象来预测天气变化,形成了丰富的气象类谚语。如通过观察立春时的天气变化来预测未来的降雨情况,“立春落一滴,蓑衣挂上壁”。还有通过身边动植物以及其他事物的变化来预测天气的物象类谚语,如“鸠唤雨,鹊唤晴”。

我国自古重视农业的季节性,顺应天时地进行耕作是非常重要的。农谚中有很多关于顺应天时、争分夺秒以及物各有时、区别对待的时序谚语。如“芒种插田是个宝,夏至插田是根草”,强调了顺应农时的重要性。还有对不同作物的栽种时令进行总结的谚语,如“正月整田小浸谷,二月整田禾穗长”,充分展现了农业生产的丰富经验和智慧。

这些农谚是我国农耕思想的珍贵体现,充分展现了爱土惜土、应时而种、因物制宜的科学农耕思想。它们不仅是对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者:姜珍婷,湘南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蜻蜓飞得低的下一句谚语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