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高考录取呈现显著差异。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少数班级,仅需398分即可入学,而同一所学校的普通专业则需要520分以上的高分。物理类考生中,公办二本的最低录取分数仅为421分,这一分数较民办本科还要低30多分。值得注意的是,少数班级的录取线已经连续三年处于垫底状态,然而普通专业的分数线却在不断上涨。
今年,该校工艺美术专业录取分数40分,而电气工程专业录取位次也提升了2000名。这种反差背后反映了特殊的招生,例如少数班级仅面向特定地区的考生,并需要提供户籍和双重证明。实际上,录取人数往往不足计划数的一半。
河源校区的新生反映交通不便,有学生表示每天通勤需要花费两小时。与此相对的是,校企合作班级却备受追捧。例如,华为订单班的录取线甚至超过一本线12分。航海学院的中外合作专业录取分数也较高,但需要额外支付高额学费。
家长在选择学校时面临两难困境,低分录取意味着选择权的减少。少数班级存在不能转专业的限制,而校企合作班级则可能涉及捆绑就业协议。广州大学的地方专项录取分数仅为532分,比普通批次低了50分。这些隐藏门槛和信息不对称使得许多家长感到焦虑。
录取数据的公开揭示出教育资源的差异,如白云区考生占比高达37%,而从化区考生则不足3%。对于这种现象,有人认为倾斜需要更加透明。分数线的差距引发了新的焦虑,甚至有家长开始研究加分,出现了“为了升学临时改”的传言。
查看往年的就业报告可以发现,少数班级的就业率低于平均值,但公务员考试的通过率却高出8%。这种矛盾现象引发深思。专家提醒公众要警惕套利行为,真实看待分数线背后的社会焦虑。选择大学如同选择人生赛道,你是否愿意用限制换取更高的分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