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小米汽车对其智能驾驶功能的宣传术语进行了调整,将原有的“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包括问界、理想等多家以“智驾”为卖点的新能源车企,近期纷纷降低了“智驾”的使用频率或更改了相关说法。
在小米官方微博发布的最新宣传资料中,网友们注意到,以往常用的“小米智驾”说法已经改为“小米辅助驾驶”。在小米的中,有两款配置的宣传术语也进行了相应的更改,其中“小米智驾 Pro”变为了“小米辅助驾驶 Pro”,而SU7 Pro/Max车型的“小米智驾 Max”则更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这一切的背后,源于一起严重的。3月29日晚,一辆小米SU7在铜陵枞阳高速发生碰撞后引发火灾。事件发生后,对车企对“智驾”功能的宣传提出了质疑,认为可能存在夸大宣传的情况。在随后的宣传中,小米汽车官方降低了对“智驾”的提及频率,整个四月份在官方微博上几乎没有提及该关键词。
不仅仅是小米,其他车企也在调整策略。比如问界汽车,同样将智驾作为重要卖点,但在其最新的官方微博上已经开始使用“智能辅助驾驶”的说法。理想汽车也在其新产品L6的命名中回避了“智驾”一词,改为强调其他卖点如家庭用户、舒适性和空间表现等。
例如,理想汽车的销售人员表示,他们并不以“智能驾驶”为主卖点,而是主打家庭用户、舒适性和空间表现。阿维塔虽然采用了HUAWEI ADS智驾系统,但其门店更多地强调品牌风格和设计语言,并未主动介绍智驾系统的细节。蔚来汽车则对不同车型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明确区分,强调城区NOA功能的也提到了相关的附加服务如“智驾险”,提醒用户在使用时仍需保持注意力并在必要时进行手动接管。
各家车企在智能驾驶的宣传上都变得更加谨慎和克制,更注重平衡用户认知和法规责任。
